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1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64篇
管理学   9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18篇
人才学   9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798篇
理论方法论   269篇
综合类   5075篇
社会学   473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12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454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629篇
  2011年   697篇
  2010年   630篇
  2009年   586篇
  2008年   559篇
  2007年   475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377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61.
意境是诗歌创作的核心,诗歌中的文化意象传达是诗歌翻译的关键。诗歌翻译的过程是译者在语言、文化、意境等方面的重建过程。语言文化差异和译者的文学创造力构成影响翻译中意境传递与重构的主要因素。异化策略、模糊策略等运用在翻译实践中能有效地传递和重构原文的意象。  相似文献   
262.
西方现代诗论,尤其是20世纪的诗人诗论,对现代诗歌的最主要形式--自由体抒情诗的各主要因素均有大量讨论和争议,举凡与现代诗歌的革命性、抒情自我、客体性、语词工作机制、韵律、自由体等要素相关的论题,都是被不断重提并始终开放的.这些反复探讨并非是仅着眼于对一种诗体的理解,而更关乎本体论意义上的对何谓"诗"的探寻,以及在方法论意义上的对诗歌创造生成秘密的求索.对此进行综合考察,将有助于对西方自由体抒情诗形成相对全面的认识,进而帮助读者理解"诗"本身.  相似文献   
263.
互联网语境中的新世纪诗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20世纪的中国新诗而言,新世纪诗歌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它已处于互联网的语境之中.互联网语境中的新世纪诗歌在许多方面发生了极为显在的变易,表现出一些新的诗学特征.文章从创作情态、阅读方式和诗学意义等几个层面阐述了这些变化,并指出建构网络诗学将是新世纪诗歌研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课题.  相似文献   
264.
“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不仅是玄学派诗歌,而且也是二十世纪诗人艾略特所倡导的现代派诗歌的主要特点之一。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概念作“关键词”式的梳理并结合玄学派诗歌进行文本分析,以帮助读者对其进行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相似文献   
265.
胡晓靖 《南都学坛》2005,25(6):67-69
文学鉴赏是文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诗歌也不例外,从一首诗歌的诞生到意境美学的实现,应该分为三个环节、两个阶段。三个环节即诗人、作品、读者;两个阶段即作品诞生阶段与诗美实现阶段。这两个阶段又各具特色:诗人与作品之间,作品看似被动的,但文本自身的规律使得诗人也不能不顾其余;而作品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也是明显的,首先,诗歌文本贮存的种种信息或意蕴使读者流连忘返;其次,读者在诗歌文本意蕴的感召下,又调动大脑中已储蓄的与诗歌文本相关联的大量信息反过来激活作品,正是这种双向“互动”最终在诗歌的字里行间中弥漫成意境的空间。  相似文献   
266.
诗歌一类文本似不可译而必须译,广告一类文本却可能似可译而不能译。"可译"与"不可译",是基于由源文至目的语翻译难度而作出的判断;"必须译"与"不能译",乃至"怎样译",是根据翻译的社会需求而作出的决定。不同文体的社会需求各有特点,其翻译应采用不同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67.
钱澄之是明末清初遗民诗人的杰出代表,博学多才,一生著述宏富,诗文尤负重名.其诗文集因涉及时讳,自乾隆中叶后屡遭禁毁,<藏山阁集>内容涉及南明唐王、桂王等朝史事,记录了诗人自己从参加义军失败到"麻鞋"追寻行朝,再到落魄"失路"的心路历程;记录了闽越唇齿相依却又阅于墙,永历的朝政失纲、用人不当、党派纷争互相掣肘,而南明终致覆灭的悲剧;诗歌还描绘了一幅由君王与臣子、将军与士兵、官员与百姓组成的品行不同、形态各异的社会群像图.<藏山阁集>"以诗存史",体现了诗史精神.  相似文献   
268.
以阐理说教、表达思致为胜的理趣诗是宋诗中十分重要的一类。然而这类诗歌容易道学气胜,诗味不足,落入言筌理路,这也通常和理学家本身追求理性和道德准则的思想与精神境界相关。而北宋道学宗师程颢则将天人合一视为一种内心体验,追求活泼生动的自然至乐,其思想更加亲切圆通,因而诗歌也别具一格。观程颢之诗,通常存在存理以观物、应物而得趣、因趣而发理的一个循环过程,以亲切温厚之意态,不着痕迹地感动人心。这样的诗歌,既是个人道德的哲学化与艺术化,也是诗教对礼教的熔铸与陶冶,于宋代理学诗中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269.
韦应物与陶渊明并称“陶韦”,学陶是韦诗的基本方面。除此以外,韦应物还很注意学习《古诗十九首》、“大小谢”以及其他汉魏以至晋宋齐梁的诗人,形成了其诗歌“源出于陶”,融汇诸家的艺术风貌,取得了自创新格的成就,颇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270.
"诗言志"与"诗缘情"是中国古代两个重要的诗歌理论。但无论是言志说还是缘情说,都只是对诗歌的片面认识,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算是较为完整的诗论。但二者的关系却并非是平行的、对等的,即二者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们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诗歌的本质,而是因为它们在纵深向上,在不同的层面上揭示了诗歌的产生及其本质。对于诗歌的产生而言,言志说揭示了其充分条件,缘情说则指出了其必要条件。而对于诗歌的本质而言,从言志说到缘情说,是人们对诗歌本质认识的一种深化。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从流到源、由表及里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