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220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546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11.
诗韵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数字人文方法,在对《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全宋诗》所收诗歌韵脚进行全面标注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共收录53位诗人的81首江韵诗,308处押韵,涉及27个韵脚;《全宋诗》共收录267位诗人的625首江韵诗,2431处押韵,涉及68个有意义韵脚。通过对韵脚分布、出韵情况、韵脚组合、次韵分韵、诗风与用韵之关系、创作队伍等方面的考察,可以发现唐宋两代江韵诗存在核心韵脚、常见韵脚组合等现象,唐宋两代的江韵诗风以平易为主,但同时也有篇幅长、用韵僻、构思奇的奇崛之作。唐宋两代江韵诗的用韵、创作等特点,对元明清三代江韵诗的用韵、创作等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2.
唐咏陵诗以抒情主旨而言,有抒发人生虚无感怀者,有议论陵主生前政治活动、评价其政治功过者,亦有以咏陵而刺求仙、戒厚葬者。唐咏陵诗不仅为读者了解秦汉诸帝陵在唐代的保护情况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也为今人了解唐代帝王丧葬礼仪,陵园守护、祭拜制度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13.
在中唐诗风蜕嬗之际,元白、韩孟诗派极力要打破诗歌发展到盛唐时所形成的审美经典与规范,而独立于两大诗派之外的刘禹锡诗歌却仍在追求清新婉美、雄奇健举的传统风格,可视为对此经典与规范的努力维持,这与元白、韩孟诗派的开拓与创新同样具有诗学史上不可替代的价值与意义。综观刘禹锡诗歌,其中既具高标远韵、清丽天然等盛唐遗意,亦有自身的独创之处,形成其独特的个性与风格。刘禹锡步武杜甫,选择的是一条尊经学古与创变求新并重的道路,对中唐以后诗人颇具启示意义,具有重要的诗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4.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拥有优美的形式和丰富的内容,唐诗也不例外。英译唐诗时,应以再现诗作精神内容风貌为主,即以达到“神似”为翻译第一目标,才能更好地保持唐诗的原貌。本文选择李白《送友人》的两个英译本,分析了“神似”理论在唐诗英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5.
王华权 《兰州学刊》2011,(3):139-142
文章以宋代笔记为范畴,探讨宋人对唐诗的接受观。认为唐人及其诗歌对宋人的影响深刻,宋人具有普遍的无意识崇唐倾向,对唐诗多持肯定态度。但宋人对唐诗的接受亦有保留的一面,往往根据宋人的"尚理"思想,对唐诗加以批驳。  相似文献   
116.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征引了73首唐诗,这些唐诗在小说中具有分回的体制功能、情节上承上启下的过渡功能,以及写人、写景、咏物、场景描写等叙事功能。在章回小说史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征引大量唐诗,可以提高小说地位、丰富小说审美内涵;标志着章回小说体制由韵散分离走向韵散融合;显示了章回小说中韵文创作的另一种路向,即不是依赖说话技艺与话本小说,而是从唐诗、宋诗乃至明诗中选取主题相似的诗歌来写人、写景、咏物、描写场景,诗歌的来源由民间的说书表演及话本小说转向文人的诗歌总集。  相似文献   
117.
118.
王萍 《理论界》2005,(12):160-161
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广泛的国际文化交流为唐诗创作提供了国际文化视野,唐诗中出现了大量的具有国际文化视野的佳作。研究唐诗创作的国际文化视野,对新时期中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9.
刘红梅 《船山学刊》2006,(2):144-146
唐诗中,梧桐意象蕴含着丰富的友情意义,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诗人引梧桐为知己,也把知己比作梧桐,梧桐意象中含有知己之意;二是梧桐意象常被诗人用来表达友情与别情;三是“丝桐”是唐代诗人传递友情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0.
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选》是清代中后期较有影响的唐诗选本。此书凡例系统论述唐诗各体发展历程,品评重要作家作品,不立门户,博贯兼综,体现了清代文学批评气度宽宏、善纳百川的特色。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作者打破了一书一凡例、以凡例介绍撰述宗旨和体例的常规,将凡例作为纯粹的文学批评体式,在一书之中以七篇凡例开展颇具规模和体系的唐诗分体研究,标志着凡例已获得了独立的文学批评功能,这在古代书籍编纂史和文学批评史上都是创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