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220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546篇
社会学   4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31.
文人分司东都对文学创作及洛阳诗歌唱和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中唐诗人韩愈分司东都期间,在洛阳任职或居住的孟郊、卢仝等人与之进行了较多的诗歌酬赠唱和。同时,洛阳便利的交通条件、韩愈在文坛的影响及其喜欢奖掖后进的作风也吸引了贾岛、刘叉、李贺等人。诸多诗人在此会聚,促进了韩孟唱和群体的形成,并在彼此的相互影响中形成了共同的诗歌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32.
论容美田氏土司诗人群对唐诗的接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容美土家田氏土司诗人相当尊崇唐诗。他们或尊诗仙、学诗鬼、模义山;或模范边塞诗、拟作闺情体、寄情山水田园。这些土司诗人群对于唐诗的接受,与汉文化中心论、晚明时代文学思潮影响、土家文化与汉文化的共同性、土司诗人自身个性与遭遇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3.
唐诗在当时的传播主要有音乐传播和文本传播。音乐传播可分为徒歌与乐歌:徒歌便于操作,传播主体广泛,促进了唐诗的大众化传播;乐歌由乐工歌妓演唱,所唱之词多选自当时流传的文人诗歌。文本传播因物质媒介与书写手段的不同可分为固定文本与流动文本,其实际发生过程则经历了单篇传播和结集传播两个阶段。唐诗的传播常常是音乐传播与文本传播交互进行,因二者本身的局限而互为补充,互相促进。传播带给唐诗创作的影响有:确立了名篇名人;普及了诗歌;刺激了创作;形成了不同风格。  相似文献   
134.
杜甫蜀中诗自中国文学史以降第一次正式书写"乡愁"一词,并有大量乡愁主题诗歌传世.杜甫理所当然地成为乡愁文学的一代宗师.他不仅归纳与创造了"乡愁"这个语词,而且实现"诗意的栖居",在蜀中浣花溪畔等地写下大量意义宏深、悲剧意识彰显的乡愁文学精品,堪为后世典范.杜甫实为华文乡愁文学的"鼻祖".  相似文献   
135.
沈文凡教授等所著《名家讲解唐诗三百首》是《唐诗三百首》全新的注本。“全新”是指在文学总集注本中有意识地发掘具体某一作品的“接受小史”研究。以文学总集中“诗人创作者为主体的影响史研究”,这是迄今为止学界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接受史研究所未及的,是文学接受史研究的模式与事例的创新。“接受小史”,“是指后代诗人从创作上继承、借鉴三百首中名篇的情况。这是‘名诗’和‘名句’传播和被接受的过程”。模式或事例创新,体现在“作为创作者的接受影响和摹仿借用”。是揭示《唐诗三百首》中的名篇、名句对后代作家的影响史,以及后代作家对《唐诗三百首》中的名篇、名句的“摹仿借用”。本书有两个方面尤其值得注意:一是揭示后代作家“摹仿借用”唐诗名篇的影响史:二是揭示后代作家“摹仿借用”唐诗名句的影响史。  相似文献   
136.
禅宗美学关注人的精神自由,推崇以心传心的直观感受和明心见性的思维方式。禅宗美学中的无为解脱的审美情感、直观体验的审美理解、顿悟见性的审美思维对唐诗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7.
唐诗序以四杰与陈子昂为代表,将六朝以来的骈体诗序推向了艺术高峰,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为:写景整饬流丽、境界开阔;刻画人物肆意铺排、神采飞扬;大量抒发人生感慨,富于文人气息;注重文气,骈偶中融贯散文的流畅自然;诗文交融,使文序具有诗的意境。当然,也存在一些重大的缺陷,如“序重诗轻”、格式雷同、用典僵化等,成为骈体诗序继续发展的障碍。  相似文献   
138.
长安大兴善寺是隋唐王朝的"国寺",殿堂巍峨,法相庄严。不幸的是,大兴善寺在唐武宗会昌年间排佛运动中遭受灭顶之灾。此后,大兴善寺其名不见经传,其貌不得其详。所幸的是,唐诗中有20多首诗歌涉及大兴善寺,为我们了解大兴善寺风物风貌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这些诗作绘声绘色地摹写了大兴善寺的池、院、松、贝多树等自然景观,由此依稀可见唐长安大兴善寺风物粲然。  相似文献   
139.
柏红秀 《江淮论坛》2013,(6):150-156
新世纪艺术与唐代文学关系研究成果数量丰富,成绩喜人,涉及唐代的作家、文学流派及文学作品等诸方面。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音乐与唐代文学关系研究,音乐内容包括乐种、乐人、音乐机构、音乐活动、乐曲及音乐制度等方面,文学则囊括了所有的体裁。在音乐与唐代文学研究中,最热点的话题是关于音乐与词之起源的大讨论,成果最突出的是音乐与乐府诗的研究。笔者对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时发现。它所存在的明显不足是描述性成果太多,同一课题常常被重复地研究,这不但造成了研究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还导致研究精品不多。故今后亟须在研究广度、理论深度与创新高度上大力开拓。  相似文献   
140.
彭玉平 《江淮论坛》2013,(1):148-153
舒芜是当代学有多能的杂家,其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他对唐诗和近代文论用功甚多。他认为陈子昂所拥有的迎向伟大、通往永恒的诗心,已经为“盛唐气象”昭示了内质的端倪。他对杜甫的《秋兴八首》、韩愈诗歌的“狠重奇险”与“不美之美”的特色、李商隐诗歌对平等爱情的追求等的高度评价,都显出舒芜别样的理论眼光。舒芜对近代若干重要的文论家、文论著作、文学流派也作了颇为深入的考察,他在与人合编《中国近代文论选》的前言中贯穿着变与不变的基本思路,将近代文论的历史传承性和因时而变的特征对应来谈,宗旨是为新文化运动的到来铺垫好扎实的思想基础。舒芜的唐诗与近代文论研究往往蹊径独辟、颇多感悟,应在学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