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2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43篇
民族学   76篇
人才学   3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42篇
理论方法论   251篇
综合类   3731篇
社会学   195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333篇
  2013年   291篇
  2012年   344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400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62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1.
儒家的“重生轻死”、道家的“厌生乐死”、佛家的“生死轮回”观深深影响着第三代诗人的思想和创作。他们以对死亡的直面、认同,传达着强烈的对生的关注和思考;以对死亡的想象性体验,表达着对生命本质的观照和认识。“死亡”成了第三代诗人自我认知与个性传达的言说载体。  相似文献   
212.
《诗经》属于"3+1"结构的共有4首,且其中两首前人多有疑为"错简".通过对《诗经》结构及其成因的分析,"3+1"的结构并非"错简",当为"诗中有诗"现象,"3+1"结构其实是"诗+乱"的形式.  相似文献   
213.
关于《生查子.元夕》词的作者问题,在文学史上至今没有定论。曾?将《元夕》词收入欧公名下时,朱淑贞年龄尚小,甚至还未出世,她的《元夜》诗三首和《元夕》词的思想感情并不相同。《元夕》词实为欧公所为,而非朱淑真之作。  相似文献   
214.
闻一多后期提出了"全新的诗"的新诗发展目标,并通过勤奋地探索,在指导新诗社创作的实践活动中,逐渐明确了这种是朗诵诗。由于闻一多的生命被突然中止,"全新的诗"的思想未能得到阐述。根据今天所存材料来看,闻一多提倡的朗诵诗有这样几条原则:在态度上是人民立场,在功能上是团结战斗,在艺术上是综合运用,在风格上是雅俗共赏。这样的思想态度和艺术风格,是"全新的诗"的理论表述和创作追求。  相似文献   
215.
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诗文评点这种文学现象,由于社会的诸多原因,曾几起几落,评点家们的评点对象(文体)也因之更迭,从古文、程墨,到诗歌、小说、戏曲,以至经典著作,各领风骚一阶段。本文就这些文体的评点兴起、辉煌与衰落原因作了浅探。对热心于中国诗文评点形式研究者,不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16.
注重抒情的中国古代诗骚传统作为一种艺术精神影响了汪曾祺的诗化抒情体小说创作。本文从小说的结构、审美、语言以及抒情性四个方面来考察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217.
从考试内容和文体来看,科举具有文学考试性质。科场试文与当时的文学密切相关,各种文学流派的升沉消长及文风变易皆与科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科举学”的视角研究文学,可以大大拓宽古代文学研究的深度与厚度,而科举文学研究成果日益丰富,又从另一个方面推动“科举学”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218.
在中国古诗的英译领域,格律派十分注重通过译文再现原诗的音乐性。《王维诗百首》的翻译是再现中国古典诗歌独特音乐性的重要尝试,对其译文的解读将有助于人们深入了解格律派译者注重在节奏和用韵两方面"以诗译诗"的诗歌翻译主张,丰富古诗英译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219.
《潜溪诗眼》条目虽不多,但其中却有富含诗学价值的内容,特别是涉及“识”、“炼字”、“命意”等的内容。其论“识”,与黄庭坚、严羽之论有相通之处;其论“句法”,亦有可取之处,与黄庭坚、吕本中有同有异;其论“命意”,涉及“言”与“意”之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220.
齐梁体诗是盛唐诗人在近体律诗定型后刻意仿效齐梁诗风或诗律而创作的一种新诗体。岑参《夜过磐豆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梁体》诗不仅在表现题材和诗情、诗境等方面效齐梁赠妇寄闺之作,而且在写法上也通篇皆对、假物比象,充分体现了齐梁体绮秀映带的艺术特点。王昌龄《诗格》齐梁调声条反映了盛唐人对齐梁体诗调声之术的初步认识和理论总结,后人谓唐代即有齐梁调诗是对此书原文的误读。杜甫戏作的吴体诗《愁》与唐人所作、所论齐梁体在诗歌体式和格律方面均有显著之差异,吴体与齐梁体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诗体。盛唐人之所以不太热衷创作齐梁体诗,存在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而时人普遍对齐梁绮靡诗风和严苛诗律持批判态度是其中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