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3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173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08篇
人才学   28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736篇
理论方法论   107篇
综合类   1963篇
社会学   143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71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254篇
  2009年   230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神话的感性结构、概念结构和神话思维方式,是神话研究的重要维度,也是探讨神话与文学原型生成关系的几个重要维度.中国神话与西方神话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这决定了中国神话对文学原型生成的影响也不同于西方.本文从上述几个维度,探讨中国神话与叙事文学原型生成的关系及其置换变形.  相似文献   
152.
“《格萨尔王传》是东方的《伊里亚特》和《奥德赛》”这个课题还值得继续花大力气去做。试可分别从史诗的三个要素---情节、人物、艺术切入展开对比研究,确证《格萨尔王传》的艺术成就整体上达到与《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同等的高度。仅就情节而言,《格萨尔王传》与《伊里亚特》和《奥德赛》均主要描写部落或部落联盟之间撄夺财富的战争,同时交织着部落内部多妻制所暴露的男权统治社会矛盾、部落首领争权夺利的矛盾冲突和人神两界互动所蕴含的人与自然的矛盾斗争;相对而言,荷马史诗更瞩目人类在战争中的力量,《格萨尔王传》更在乎战争的正义性。中西两大史诗情节同中见异、异中见同源于共同植根于英雄时代,而中国的《格萨尔王传》产生、形成、发展的时间跨度更大。从历史类型学窥探其荧荧大端,《格萨尔王传》和《伊里亚特》与《奥德赛》的情节均具有实在历史性、神话传奇性和社会全景性,具有永恒魅力和认识价值,占据古典史诗情节概括提炼和组织安排艺术的最高峰线。  相似文献   
153.
贤良文学与魁奈是中西方重农抑商论的典型代表,他们的经济思想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又各具特色。对二者的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把握和印证中西方重农思想的异同,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揭示思想所产生的特定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54.
文化模式对一个时代的史学思想及史著风格具有重要影响,这尤其体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史家关于历史时期神话现象的记载方面。中华民族自先秦以来就具有"重现实,轻玄想"的理性主义传统。受此影响,司马迁在撰述《史记》的过程中对先秦以来历史文献中本不丰富的志怪材料加以斟酌削减,仅存留那些能够代表重要政治人物政治活动的神话事件。相比较而言,希罗多德著述的《历史》则透露出"人神不分",主张人神二者共同创造历史的认识论倾向,这与作者所处古希腊城邦制社会条件下浓厚的神话氛围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55.
"天命神话"指以宣扬"天命"思想为主的神话,主要包括感生神话、异相神话与异象神话。自汉代至晚清,在中国正史中,感生、异相与异象成为历代帝王神圣诞生神话必不可少的叙事情节:帝王或因其母亲感天受孕而生,或天生异貌,或出生之际天降异象。这三类"天命"神话本质上是政治神话,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建构意图。借助于帝王诞生这一神话主题,"天命"神话通过感生、异相与异象这三种方式介入王权历史叙事。在此过程中,作为元叙事的"天命"神话因其表述皇族的神圣起源而进入历史,进而成为王权意识形态建构的塑造性要素。根本上说,自商周以来关于"天"的神话信仰,作为"天人感应"核心内容的五行理念,以及关联宇宙论所强调的"天命"观,三者的相互作用催生了中国正史中的"天命"神话。  相似文献   
156.
中国有关“开辟创世”和“洪水遗民、再造人类”的故事传说,分为南北两大系统:以中原的女娲、伏羲兄妹故事为代表的北方型神话系统和以珠江流域的盘古兄妹故事为代表的南方型神话系统。本文通过对《述异记》最早记载的“南海中有盘古国”“桂林有盘古祠”的历史分析和实地考察,阐明盘古神话源于华南—珠江流域的“盘古国”,三国时传于吴楚间。东晋道教理论家、炼丹术家葛洪闻交趾出丹砂而求为广西勾漏令,后止于广东的罗浮山修道、炼丹、著书,在《枕中记·众仙记》中首先把盘古列入道教神谱,奉称“盘古真人”,尊为开天辟地“元始天王”,又称“三皇”、“五帝”“皆其后裔”,便把原秦汉文献所载北方远古神话无开天辟地之神给予填补,加以整合使之衔接,将道教的神仙信仰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构建了中华大地天帝尊神的世系,盘古神话也就随着道教渐渐在北方流传开来。而中原一带有关盘古神话故事表现为再生性和变异性的特征,充满浓厚的道教文化色彩,也正是导源于葛洪把珠江流域原生型的盘古神话加以整合使之道教化的混融性产物。  相似文献   
157.
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华民族童年的历史,它孕育出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心系民众的责任意识、改造世界的自强性格、不畏艰难的担当品质、不屈不挠的追求禀性、勇于牺牲的无私情怀、和合同心的共进品格"的精神内涵滋养下,团结奋进、执着进取、牺牲奉献,不断发展壮大、由富到强,并一步步迈进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相似文献   
158.
邾,又称邹,是一个古老的东方部落方国,西周初年所封的鲁国乃古代东方的奄国之地。两国域内著名的"汶阳之田"与"泗西之地",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古老东方文明。这一文化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岳石文化与晚商文化的冲击、西周文化东渐与邾奄文化的交融、春秋人文思潮与邾鲁文化的形成。随着历史的变迁,这一文化逐渐向其他地区传播与蔓延。  相似文献   
159.
早在整理国故运动之初,顾颉刚便有作"中国文明史"的意愿,随着古史辨运动的深入,到1930年代通史编纂成为其重要的学术情结。在抗战中,偏居西南的顾颉刚围绕鼓吹民族精神、启发民众智识、为中国史学奠定基础的学术理念,力图组建写作通史的团队,创作通俗化通史与学术化通史。为实现这一理想,顾颉刚在学、政、商三界多方设法,苦心经营。然而,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学术环境都限制了其庞大通史计划的进行,以致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60.
<林海雪原>是一部以战争题材为叙事内容的"红色经典",作者通过描写少剑波和小分队在剿匪过程中的"神性"智慧和"超能力",夸张性地表现了"兵"的传奇与"兵"的神话,进而深刻反映了作者崇高而神圣的革命英雄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