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东西南北》2014,(4):31-31
身份证并非现代所独有,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商鞅变法时,秦国推出了照身帖,以验证秦人的身份,防止间谍入侵。所谓照身帖,就是一种经过打磨的竹块,上面刻着持有人的相关信息,诸如头像和籍贯等,跟我们今天使用的身份证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32.
周泽雄 《领导文萃》2012,(21):66-68
商鞅、韩非和李斯,论起千秋功罪,这三人给中华文明带来的伤害,恐怕一百个秦桧都甘拜下风。三人中尤以精研过老子的韩非为最,我们知道,中国专制统治的独门心术是"百代皆袭秦制",而秦制的终极设计者正是那位旷代奇才韩非——商鞅不过是韩非的一个先驱,而出于同行相嫉害死韩非的李斯,恰是路线  相似文献   
33.
中国历史上的许多政权,在开始时生机勃勃,到后来却内忧外患不断,以至于最终覆灭。一个政权的垮台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以易经来解读宏观经济学思想为开篇,通过探索从商鞅变法开始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后,"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直至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历程,体现出中国古代的宏观经济学思想变迁,重点阐述了统治阶级的宏观经济政策所反映的宏观经济思想,表明了宏观经济学萌芽并不局限于西方现代经济学所说的宏观经济学萌芽于十七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30年代,而是在人类发展历史中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35.
制度伦理观古已有之,并且早已形成“百家争鸣,百花争艳”的局面,本文仅就先秦时期法家制度伦理观予以探讨。管子认为法律是对人性的必要约束,商鞅认为,法治是治理天下的根本,韩非子认为治国必须依靠法治。古人们对制度伦理的思考与论述是非常可贵的。它对我们今天完善国家的社会制度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36.
在管仲提出较为系统的“以法治国”概念的基础上,商鞅更加强调“法”的重要性及“法”的应用。在论述法的起源、特征、作用的过程中,商鞅之“法”中折射出刑名逻辑思想的光芒。集法家大成者的韩非对商鞅之“法”及其刑名逻辑思想继承和发展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37.
《琼州学院学报》2017,(1):67-72
司马迁极力批判商鞅"刻薄少恩"的言行,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史记?商君列传》全篇内容几乎都是为了批判商鞅。二是从《史记》的文章编排来看,太史公十分推崇儒家道德教化,因此对法家"刻薄少恩"言行尤为不满。三是从司马迁对其他法家人物评价来看,这种"刻薄少恩"的言行是太史公所批判的失德行为。司马迁对商鞅"刻薄少恩"的批判,与其特殊的个人经历及对儒家道德教化的推崇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8.
周礼 《社区》2014,(14):45-45
身份证并非现代独有,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商鞅变法时,秦国推出了照身帖,以验证秦人的身份,防止间谍入侵。所谓照身帖,就是一种经过打磨的竹块,上面刻着持有人的相关信息,诸如头像和籍贯等,跟我们今天使用的身份证十分相似。  相似文献   
39.
商鞅的贡献     
1912年6月,毛泽东在湖南省高等中学读书时.曾针对当时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政治混乱、法令不彰的状况,写了一篇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论》。文中说:“商鞅之法,良法也。今试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纪载。而求其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此时,毛泽东虽还没有树立唯物史观,但他把商鞅誉为“首屈一指”的“利国福民伟大之政治家”,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却是深刻的、有见地的。就是在今天,仍对我们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0.
张铮 《北方论丛》2010,(1):71-73
荀子是战国晚期的儒家大师,但后世屡有学者将其划为法家学派。通过分析《荀子》与《商君书》中的思想与文本的关系,可知荀子与战国法家中商鞅学派的关系,即荀子虽然受到了商鞅学派法家思想的影响,但其思想却以儒学为基础。因此,荀子一方面受到了法家商鞅学派的影响,另一方面。仍不失为儒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