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49篇
社会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本文依次剖析了商鞅、司马迁、《管子》的市场观点及政策主张。作者认为,以上三种市场观点及政策主张在我国古代具有很大的代表性。抓住这一线索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揭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和经济思想及政策演变的一些本质的东西,而且可以加深对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理解,从而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建设和对当前的经济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2.
张枫逸 《职业》2014,(16):39-39
广西南宁一物流公司上演现代版"一诺千金"。2013年2月,在公司工作会议上,老总认为当年可做到1.3亿元的营业额,但却遭到一名员工当场质疑。老总自信地说,若不达到这个目标,情愿把自己开的"座驾"白送给这名员工。如今玩笑成真,这位"土豪"老板把原价46万元的凯迪拉克轿车送给了员工。古有商鞅立木,今有老板送车。现实版的"一诺千  相似文献   
83.
商君的死     
书柜里头,有一本长篇小说——《商鞅》,无事时拿起翻看过。写得一般,缺少让人全神贯注的吸引力。我就那么翻着,准备翻几下便送它回书柜里原样躺着……快要终卷时,有一段文字却让我的目光停了下来:那时,商鞅躲避新君惠王和公子虔的追缉,仓皇在路,这日逃至一家客店——  相似文献   
84.
司马迁在《史记》中分别为先秦法家的商鞅、韩非、李斯列传并作评价。对韩非和李斯,司马迁在批判的同时还表现出了一定的同情。而对商鞅,司马迁则是矛盾的。一方面是《史记·太史公自序》《秦本纪》和《商君列传》正传中对其历史功绩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却是《商君列传》的"太史公日"中不能抑制的苛责和怒斥。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在于李陵事件对司马迁身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史记》"太史公曰"独立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儒法两家思想在司马迁身上合而未融的反映。  相似文献   
85.
商鞅面试     
佚名 《领导文萃》2007,(1):96-98
话说商鞅在魏惠王的相国公孙挫手下做小官时.就表现出他的才能,深得公孙挫的重视。但是在公孙挫死了以后.魏国的魏惠王并没有重用商鞅商鞅因此无事可做。后来商鞅了解到秦国正在招纳贤士。商鞅通过秦孝公的宠臣一景监的引荐,拜谒了孝公,进行了面试。  相似文献   
86.
改革就是废除旧制度使用新制度的过程。企业的改革关系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要想长久发展必然要经受一次又一次改革的考验。因为改革是为了适应发展需要,所以它的作用更不容忽视。改革的好坏都将影响到公司的长远发展。企业改革就是要对企业不适应经济发展,不利于提升其竞争力和生产效率部分加以变革,把原来没有健全机制加以完善,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企业能够持续健康的发展。通过商鞅变法的历史经验教训,着重强调改革过程中执行力的实现方法。为企业在转型期或是发展瓶颈期乃至平时防范性的改革措施的实施给出能够得以贯彻执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87.
商鞅本末观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 ,是商鞅提出了农本商末的理论 ,但是这一观点需要新认识。因为从直接反映商鞅思想的《商君书》的内容来看 ,说商鞅提出农本商末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同时 ,从商鞅变法的目的和在其后才成书的几部史籍来看 ,抑末并不等于抑商 ,商业不应属于被禁绝的部门和职业 ,所以 ,人们所认为的商鞅思想中的商即末观点也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88.
中国古代的农本思想和对农业的激励政策,到战国时期已经发展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既有战略高度的认识,又有非常务实的政策措施,并由此实现了富国强兵的战略目标,实践的效果非常显著.其中商鞅的农本思想和对农业的激励政策,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了战国李悝提出的"尽地利之教"的农本思想,使之更为制度化和政策化了,表现出强烈的时代进取精神,值得分析借鉴.  相似文献   
89.
王宏 《学术探索》2011,(5):79-83
从献公时期秦国的社会制度和社会需要的角度再次审视商鞅变法,一方面对其制度的变革进行纵向的溯源探究,另一方面对其制度所彰显的思想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关注到了一个被学界所忽略的重要因素——秦墨学。献公时期,秦墨者实施了建设具备军事职能的县和什伍连坐制度,这两项制度对后来商鞅变法措施中的郡县制度和什伍连坐制度的成功起到了基础性作用,秦墨学为商鞅变法的成功提供了制度上的影响和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