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2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7篇 |
民族学 | 4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74篇 |
理论方法论 | 26篇 |
综合类 | 221篇 |
社会学 | 16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5篇 |
2022年 | 24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25篇 |
2014年 | 36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38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建平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5):31-38
对美国著名汉学家史华兹的代表作<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进行文本解读发现:该著所反映出的严复能力观对当代公共管理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严复认为中西方的关键性差别在于能力,而隐含其中的是以能力为导向的主体意识和公共意识方面的差距."-3代公共管理的创新发展有必要吸收严复能力观中的思想精髓,以国家能力建构为着力点,以公民启蒙为社会基石,以突显公正为其内在灵魂.对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国家而言,努力实现国家能力与公民自由问的平衡是达致善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在乡村社会特征已发生变化的现实基础下,现行乡村治理体系已经无法有效应对当下乡村治理困境,因此亟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以期形成有效治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基于破解乡村治理困境的需要,湖北省秭归县实施"幸福村落"建设,实现乡村治理体系的创新。在"幸福村落"建设的实践中,共识导向、参与、责任性、透明性与法治五个善治的基本要素得到突出体现,构成"幸福村落"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而五个善治要素得以实现与治理单元下沉、自治形式创新密不可分。"幸福村落"建设的成功经验对其他地区的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具有一定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善政是通向善治的关键,而欲达到善治,首先必须实现善政,在我国,想要达到环境善治这个目标就必须先实现环境善政。本文通过回顾我国环境治理路径的选择历程,分析目前我国环境治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与环境善治这个终极目标存在的差距;为了缩短差距,我们应该选择怎样的一条道路来治理环境?是按照目前的治理路径还是学习西方的多中心治理?本文认为这两条道路在我国目前的过渡时期都行不通,从而提出了一条创新式的路径,即从环境善政走向环境善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D市城市社区为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发现D市城市社区在社区治理中存在社区治理主体单一、社区居委会"内卷化"、社区民间组织零散不规范、社区社会资本缺乏等问题,试图为走向善治的社区治理之道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代行政伦理建设既要寻求传统文化的内源性支持,又要借鉴外部的先进理念,同时还须立足于时代境遇,探索内源支持与外部借鉴的有机结合。因此,实现传统行政伦理的现代转换,需要从三个视阈展开:一是从仁政到善治的价值观念型塑;二是从礼治到法治的治理模式变迁;三是从德治到德制的实践路径重构。 相似文献
8.
袁宇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1):25-28
政府治理是指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实施管理的过程,“善治”即良好的治理,是政府管理社会所追求的目标。“治理”理论的提出反映了人类政治过程的重心逐渐从极权统治走向法治,从“善政”走向“善治”,对政府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进入转型关键时期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和主要目标,对于缓和社会现有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但长期以来"政府独家提供"造成基本公共服务所需资金严重不足,供给效率低下,地区、城乡、群体之间差距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市场参与力量不够;各类社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公民自身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依据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同属性和类别,构建政府主导;市场、社会、公民自身等主体的多元参与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0.
余超文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1):20-25
用治理理论来研究和解决生态治理问题,必然演绎出生态善治的目标与治理模式。政府生态善治包含着民主性、合作性、责任性与透明性等基本诉求。当前在生态治理中仍存在政府治理能力与治理责任的冲突、多元治理机制尚未形成、社会资本缺失等诸多困境。因此政府必须转变治理理念,达成与市场、企业、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构建一个多元参与的生态共治网络,并建立相应的制度性保障机制,进而实现政府生态善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