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7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73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218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21.
公共治理作为新的社会治理模式,需要政府、机构与公民通过商谈与对话达成共识最终实现善治。其中,公民正义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德性,它主张公民既能自觉地遵循正义的社会制度以及出于对话而达成的社会共识,又能主动地参与公共政治生活以获得社会共识,以及理性地批评与修正缺乏合理性的公共政策,最终实现公民与公共治理的双重正义。  相似文献   
422.
自治、法治、德治是三种不同的治理方式,三者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总体来看,三者不是同一层面的治理方式,自治是核心,法治是保障,德治是基础。三种治理方式在一定的条件下各自可以实现善治,两两组合、三者组合也可以实现善治。只是善治的质量和水平不同,“单一治理式善治”小于“两两组合式善治”,后者又小于“三者组合式善治”。自治、法治、德治还可以按照各自不同的强度进行组合,功能互补,形成无数的治理方式、无数的治理体系及无数的“善治类型”。本文认为,在实践中不应该追求“最优善治”“最佳善治”,而应该追求“最适宜的善治”。  相似文献   
423.
德法共治不是道德与法律简单地累加适用,而是既体现二者区别,又体现二者结合。德法共治要求发挥德治与法治的各自治理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参与国家治理,以实现国家治理绩效的最大化。德法共治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治理手段与治理目标的统一,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本质特征,因而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中德治与法治关系的贴切表达。国家治理现代化语境中德法共治的内在逻辑表现为: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原则和标志;实现善治的理想状态要以现代道德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德治和法治建设;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统一是推进德法共治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424.
影响政治秩序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政治主体意志、法律制度与传统习俗。和谐政治秩序的形成是实现善治的基础。一个单位与组织的领导者在政治秩序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建构和谐政治秩序,宜尊重组织决策和政治家权威,坚持民主精神与科学治理的辩证统一,规避政治行为的消极风险与不当问题发生,提升领导者辨识、抵御政治噪音干扰能力,克服唯形式正当主义,实践重大决策合议制度,建立严格的监督和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425.
善治逻辑与善治生态是网络舆论治理的两种选择方式。善治逻辑体现网络舆论治理的现实回应,面临同构性问题、对象性问题、关联性问题和转换性问题的思维局限,容易在实践层面陷入"为我型"网络舆论治理框架的束缚。善治生态彰显网络舆论治理的要素关联,克服并超越了善治逻辑的思维局限与实践难题,"伦理—国家"生态、"法律—社会"生态、"道德—公众"生态是其结构形式。由舆论平权向网络赋权转换、由技术统治向资本批判转换、由网络围观向网络公民转换,是基于善治生态的网络舆论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426.
建设经得起风浪考验、人民忠诚拥护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离不开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导。辩证思维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基本功”,是新时代把握党的建设规律的“金钥匙”。新时代党的建设中辩证思维的层级结构主要体现为:宏观上坚持高瞻远瞩谋篇布局,在不断完善党的建设中坚持辩证地认识党内民主与党内集中的关系、辩证地处理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关系、辩证地把握伟大工程与伟大梦想的关系;中观上坚持深耕细作驰而不息,在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坚持党领导一切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辩证统一,坚持“关键少数”与“绝大多数”的辩证统一,坚持严厉惩治腐败与加强作风建设的辩证统一;微观上坚持刚柔并济固本培元,在自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中运用辩证思维,正面回答了为何要将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根本并摆在首位,深刻解答了政治素质过硬与政治本领高强、严明政治纪律与经常关心爱护之间的关系问题,破解了困扰党的建设的思维难题。辩证思维的坚持和运用,不仅有助于准确研判党的建设新形势、新趋势,作出化危为机的最优战略抉择,而且能够为党的建设注入新活力、新动力,带动党的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推动党内善治局面的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427.
仲晓芳  张培 《现代交际》2010,(9):116-116,115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几次重大的自然灾害,尤其2008年发生的5·12汶川大地震,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的应急体系成为我国近些年面临的重要课题。善治理论为我国自然灾害应急体系的现实建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尝试基于善治治理理念提出我国自然灾害应急体系的构建路径,为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8.
我国农村基层党建正在着力解决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通过基层党建由虚入实的转换,逐步形成基层党建实体化的局面。我国基层党建实体化的路径,是通过党建工作外部化和党建内容本地化得以实现的。基层党建实体化对于乡村善治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核心机制在于激活村庄政治金字塔结构中的不同主体,即通过促进干部党员能力提升、形塑普通党员政治认同、提高普通群众动员能力,从而形成基层党建和基层治理的有效沟通。基层党建实体化有助于实现国家政策的切身性传播、乡村秩序的协调型治理和乡村建设的多主体参与,由此构筑乡村社会善治良序的格局。  相似文献   
429.
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的政治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众传媒对政治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和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众传媒于其"喉舌"功能之外,还应发挥其作为公共空间的功能.将大众传媒作为公共空间,就是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事实上的单向传播(灌输)模式,使双向对称传播真正得以落实,从而真正成为公民与政府、政权政治与政权外政治互动的桥梁.  相似文献   
430.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善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指出:中国公务员制度旨在向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公务人员,并在整个公务员管理过程中,政府是唯一的管理主体,社会的作为,而善治的根本特征在于政府与社会两者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以提高效率,保证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贯彻,最终达到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