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45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71篇
理论方法论   26篇
综合类   210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在中国的政党研究领域,治理或善治理论的引入多少显得有些寂寥.治理所导致的失败、善治的意识形态色彩、治理结构与政党制度特征上的冲突以及治理社会基础的缺失,这四个方面影响了治理理论与中国政党政治研究的关联.实质上,治理并不必然导致失败,治理理论可在工具层面上运用,它并不与意识形态有内在的关联;治理结构与政党制度具有内在的适应性;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度拓展,治理所需的社会的主体性力量正在逐渐成长,其社会基础并不缺失.因而,治理理论和中国的政党问题研究具有强相关性.治理或善治理论可以成为中国政党制度理论研究的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83.
善治是政府治理的最高标准.善治下的政府是讲求效率和效能的政府、是公民广泛参与的政府.随着新形势下政府治理理念逐步向善治转变,政府审计作为政府治理不可缺少的有效工具,其职能的发挥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政绩的评价是引导政府行为的风向标.该文以政府绩效评价为切入点,在借鉴国外政府绩效评价中政府审计职能扩展的先进经验、总结中国政府绩效评价中政府审计发挥作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拓展中国政府审计职能、促进政府绩效评价,以共同致力于完善政府治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4.
西安周边农村环境问题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在区域环境问题的善治上,引入体现生态文明的生态文化,是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揭示该区域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指出问题产生的症结在于代表生态文明的环境文化的缺失.为此,应在厘清生态文明内涵、结构等的基础上,对农村环境文化的构建从突出地域性、突出重点、矫正观念等方面入手加以重构.  相似文献   
85.
政府治理是指政府运用公共权力对社会实施管理的过程,“善治”即良好的治理,是政府管理社会所追求的目标。“治理”理论的提出反映了人类政治过程的重心逐渐从极权统治走向法治,从“善政”走向“善治”,对政府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6.
87.
为一种好的国家治理的生成进行伦理基础的奠基,乃基于两种前提的确定与确证,这就是"能够"与"应当".一种好的国家治理体系的生成必须建立在人们的可行能力之上,更要建立在人们的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之上.可行能力所描述的只是我们具备了建构一个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所需要的能力体系,但不意味着必然如此,"能治"所表明的只是在自然限制和人性限度内的可能性;"善治"所指称的是人们基于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建构好的国家治理体系的意向和意愿.如果说能治与善治属于主体性的条件,那么当代社会结构及其运行逻辑则属于客体性根据.只有实现主观性(主体性)和客观性(客体性)的有机结合,才能将好的国家治理从可能性变成现实性.构建能治与善治的政治伦理基础正是实现这种现实性的根本道路.  相似文献   
88.
89.
90.
曾国藩 《决策探索》2005,(11):79-80
第二策曾国藩治人谋略:善治者。乃是强者治人要有谋略。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曾国藩主张善治。认为善治者。乃是强者。人生本来就是需要谋略的。而善治只不过是人生的一种战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