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01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RT)为基础,论证了隐喻的理解不仅仅是一个语义解码过程,而且是在最佳相关原则(principleofrelevance)的指引下寻求本体和喻体间的最佳相关的认知推理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隐喻理解模式应用于隐喻理解的实例来证明其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2.
明喻和暗喻是英语喻类修辞中最常用的两种 ,了解它的类型及其使用特点 ,以提高阅读欣赏力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写作中去  相似文献   
53.
王霜梅 《学术交流》2008,(2):139-14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跨文化交际的最主要的手段.隐喻作为人类共有的思维模式具有人类共性,但在不同的语言中,隐喻的形式和意义又具有民族个性.共性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个性是造成交际误解的主要原因.汉语和英语中都存在着隐喻式定中结构,从语序来说,英语中的定中结构包括顺行和逆行两类,汉语定中结构则属于逆行结构;从对喻体的选择上来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塑造了喻化过程中的本体和喻体之问的对应关系,因此语言中的大多数隐喻在表现文化特征时,只是部分对应甚至根本不对应.对隐喻的准确理解要求理解者具有一定的跨文化敏感性,适应在不同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英汉语动物习语喻体的对比研究,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所负载的文化信息及其中所存在的差异。文化差异常表现在用不同的喻体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意义上,本文从中西文化对比视角对此进行分类比较。  相似文献   
55.
习语是语言和文化的精华,民族特色鲜明.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看,英汉习语中喻体的取向及联想由于自然环境、生产活动、习俗文化、文化传统以及宗教文化的影响,英汉习语中喻体、喻义呈现三种不同关系1.喻体相同、喻义相同;2.喻体相同、喻义相异;3.貌合神离.  相似文献   
56.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用动物作喻体来表达某种抽象意义或某种情感。但是,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有着不同的生存环境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用动物作喻体所承载的社会文化涵义在两个民族中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有的甚至完全相悖。  相似文献   
57.
英语中修辞格Metaphor的定义、起源、分类特征与汉语中暗喻有相同、相异之处,比如本喻体在句中出现情况,本体和喻体在句中的相似处等,掌握这些异同,将更清楚地了解Metaphor的特点和用法。  相似文献   
58.
在中国古典书法理论中,比喻式书法批评是普遍应用的书法批评方法之一。比喻式书法批评包括本体、喻体、相似点和比喻词等四个要素。比喻式书法批评的形成与儒家的"比德"思想和《诗经》的"赋"、"比"、"兴"传统,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间接性、模糊性、想象性等特点。比喻式书法批评使人们能够通过书法与自然物象的联系来深入理解书法的意义,使人们能够通过书法与人的联系来认识书法的真谛。  相似文献   
59.
王尔德的童话在意象的运用和喻体的选取上与众不同。以王尔德的九篇童话为案例,采用文本细读的研究方法,分析王尔德童话中所使用的比喻修辞和喻体的选择,探讨王尔德童话中比喻修辞的作用和特点,最终发现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学理论存在着诸多矛盾之处,其童话创作并未全然契合他所主张的“为艺术而艺术”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60.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言能反映相似或相异的文化,而用于体现语言艺术魅力的手段之一的比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重要的是人类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它贯穿人类一切自然语言之中,是语言思维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对语言中喻体取向的探究,更能有助于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异同。尽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喻体的选择具有一定的趋同性,但喻义却不尽相同。本文旨在通过对喻体的趋同性研究,探讨喻义鲜明的文化烙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