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2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339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547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丰都“鬼城”形成中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丰都“鬼城”民俗说法中浓厚的迷信内容只是表层文化。在深层中包含着另两种文化内涌道教与佛教既互相排斥,又互相融合;汉浯“隐实示虚,设难成趣”机制既导致迷信,又是破除迷信的重要手段。隐实示虚是俗文化中一种普遍而重要的现象。  相似文献   
942.
女性反抗者悲剧的解锁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君、爱姑形象分别出自于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伤逝》与《离婚》。鲁迅是站在一个思想家的高度来揭示两位最具反抗性的女性的悲剧命运。通过作品我们能清楚地看到站在作品背后的作为先知者和青年思想导师的鲁迅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943.
重评“问题与主义”之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生在1919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打下深深的烙印,也使胡适蒙垢甚多。本文依据可靠的资料,以历史的眼光,从论争的背景、论争的真相、论争的影响、以及被误解的原因,重新审视和评判,可知:论战双方尽管思想信仰上各有不同,究其实质主要还是一种思想学术的研究和探讨,并非政治的分歧,更不是青年胡适有意“挑起”、旨在阻碍和反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等。它是东西方文化碰撞摩擦的必然反应和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944.
荐福承古(承古)为北宋早期的一位云门系禅师,他在云门文偃禅师逝世后近百年而承嗣之,这在中国禅宗史上是前无古人的一件事情,后世颇有效仿者。当时及后世丛林对此毁之誉之,争讼纷纭。承古承嗣云门之事,反映了宋初禅风的巨变,即崇尚文字之风使禅宗的修行和传承"失真"。由此导致两种传承方式的并行:一是"依凭文记",一是"直指人心"。承古的壮举,足以显示他是禅门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945.
通过被定格的东方“蝴蝶”形象和西方一厢情愿的“蝴蝶梦”,华裔美国剧作家黄哲伦在《蝴蝶君》中戏剧化地再现了一度在西方世界中被误现的“第三世界”的集体遭遇;有效地解构和颠覆了西方殖民话语;展现及诠释了霍米·巴巴所提出的“文化杂糅”和“第三空间”的概念。  相似文献   
946.
汉代太平道经典《太平经》,上承黄老、董子之学,广纳谶纬与民间信仰,下启黄巾起义,曾在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汉代儒家思想宗教化的努力,对《太平经》的兴国广嗣术产生了影响。《太平经》从哲学、神学、社会学等多角度阐述的兴国广嗣论,内容之丰富可谓空前。此外,《太平经》大概还宣扬了合阴阳法。  相似文献   
947.
宗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本文针对国内学术界近年来在宗法文化研究中的错误倾向,进行了商榷和批评,论述了中国宗法制度从原始社会末期到近现代的发展规律和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特点和社会影响,兼论了少数民族宗法和宗法封建关系的性质;本人在宗法文化教学及教学改革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和先进经验;批判继承和改造宗法文化,是当前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48.
刘炬 《现代交际》2003,(2):12-12
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是一个对立统一体。两者之间的矛盾永远都不会消除,每一个君王都有自己的御臣术,每一个臣子也都有他们的事君术。抛开那些欺君罔上的奸臣不谈,即便是那些忠贤之士也同样毫不例外。姜太公直钩垂钓、刘皇叔三顾茅庐实际讲的都是以臣事君的故事。而唐初三大功臣的事君术实际上比这两个传说更加隐蔽而高明。要知道,唐太宗虽是一位空前绝后的圣明之主,但他同样也少不  相似文献   
949.
分析了基督教传入中国的过程以及利玛窦传教得以成功的方略,并进一步论述了基于基督教的传入而产生的"中国礼仪之争"的始末及百年禁教产生的原因.最后得出结论:"中国礼仪之争"不仅仅是基督教教义与神学问题,而且是中国到建政权与西方神教不融洽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0.
吕澂与熊十力之间的“性寂”“性觉”之争被称为“辩佛学根本问题”,实际上,二人所理解的“性寂”与“性觉”并不分别符合印度佛教和中国佛教“心性本净说”的本义。通过对比吕、熊的“寂”“觉”之争与朱陆之争,可知吕澂的“性寂”与朱熹的“性即理”、熊十力的“性觉”与陆九渊的“心即理”具有思路上的一致性,由此牵扯到的为学功夫上的“革新”“返本”之争亦与朱、陆的“格物”“明心”之争极为相似。因此,吕、熊之间的“寂”“觉”之争,并非是在争论佛学根本问题,而只是披着佛学的外衣在争论宋明理学的根本问题,其实质是朱陆之争的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