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40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341篇
理论方法论   46篇
综合类   552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同光体与唐宋诗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诗之争是中国诗史上一大公案。近代“同光体”诗人“二陈一沈”,对贯穿清代诗学的唐宋诗之争进行总结、整合和创新,分别提出“三元说”、“三关说”、“格韵说”,目的不在于比较唐宋诗之优劣,而在探讨诗歌的终极关怀,其终点是将诗艺、诗道关系,融入到人文精神与民族文化精神之中,旨在探讨诗学的未来出路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72.
19世纪70年代至一战爆发前夕,阿根廷通过大力发展初级产品出口而获得了经济的迅速增长和社会的长足进步。然而,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阿根廷逐步蜕变成一个政局动荡、社会分裂、经济停滞的"衰败国家"。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度依赖初级产品出口部门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国内工业部门的扶持。事实上,从19世纪70年代起,阿根廷国内围绕是否通过关税保护政策,扶持工业部门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几次激烈的辩论。随着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辩论的不断深入,阿根廷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在大萧条后逐步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973.
王霸之争一直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中的核心问题。先秦儒法二家的不同思想与态度是争论双方的主要理论来源。魏源立足于清末变局,讲求调和儒法,从而建立起更具包容性的王霸观。为了实现富国强兵的功利主义目标,魏源将富强设定为衡量王霸的共同标准。魏源这种立足于现实政治基础上的王霸现在遭遇到西方的入侵之后,迅速转变为“师夷长技以制夷”与“以夷攻夷”的功利思想与现实作为。魏源的政治变革思想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的近代史进程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4.
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国特有的法律制度,从1957年创立至今已五十余年,期间对该制度的优劣争论不休,以至存废之争达数十年.通过分析劳动教养制度的起源及思想演变,劳动教养制度存废之争的要点及其理论基础,提出了保存劳动教养制度的主张及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975.
虽然以总统黎元洪与总理段祺瑞之间冲突为代表的府院之争是袁世凯故亡后北京政治的典型特征,但是在承认既有权势的基础上,并不妨碍对影响政治发展的其他因素的考察。通过对府院之争中的国会(侧重在野势力)运作及其角色的初步考察,增进对这一时期政治变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976.
977.
列奥·施特劳斯将古希腊的诗与哲学之争描述为阿里斯托芬与柏拉图针对苏格拉底的身份与品性问题的争论。《云》中的苏格拉底是一个缺乏政治智慧或审慎德性的自然哲人,其无爱欲性和非诗艺性对城邦造成了伤害。柏拉图对这些指控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驳。《会饮》贬低和否定了诗人的爱欲,肯定了哲人爱欲的至上性。《王制》不仅证实了哲人的政治智慧或审慎,而且建构了哲人独特的诗艺性。柏拉图从城邦伦理和哲学真理的双重角度对诗的批判彻底颠覆了阿里斯托芬所宣示的胜利,要求诗从属于哲学。施特劳斯对诗与哲学之争的阐释回应了尼采的苏格拉底批判,并从中孕育了古典政治哲学的主题。  相似文献   
978.
无论怎样看,李贺及其诗作在唐代都是一个异数,这不仅源于他对感士不遇题材的精深把握和唯美凄艳的诗风,还在于他有更独特的地方,使人不得不对他另眼相看。他以独特的写作方式,颠覆了过往的诗歌语言,并且在诗作中透露了无君思想及反战情绪,可谓惊世骇俗。本文对李贺的部分诗作给予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979.
与谢野晶子的长诗《君莫死》长久以来被当作“反战诗”受到世人关注。但从与谢野晶子的战争观、“诗歌之道”“尊皇之道”以及政治立场分析,她的《君莫死》只是一首真情流露的“心声”诗作,甚至算不上厌战诗。对与谢野晶子的这首诗,应该放到她的整个创作当中加以判断和定位。  相似文献   
980.
"君道"和"师道"是陈亮"治道"思想两个向度,"君道"施的是"礼乐刑政","师道"行的是"仁义孝悌",君主"经世致用"之道在于能够"交修而并用""君道"与"师道"。从"王霸义利之辨"的批判来看,"君道"与"师道"统一的"治道"思想之所以能解构朱熹"三代"历史的必性命题,在于陈亮清晰分析"君道"与"师道"存在的内在命理,即"号令"与"教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可归纳为三对共存范畴:政治权威与道德权威、实体规范与道德约制、外在行为与内在修养,这三对辩证统一的范畴有力地佐证君主治理国家过程"君道"与"师道"的施行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