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5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73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219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清初诗论家陈祚明在其《采菽堂古诗选》中,选取大量汉魏六朝诗歌,并对其批评。陆机与潘岳都是西晋并在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诗人,同为"二十四友"。然而,陈祚明对二人诗歌在情感方面的批评却截然相反,这与他"诗之大旨,惟情与辞"的诗学观点有着莫大的关联,同时颠覆了前代诗论家对陆机、潘岳二人诗歌批评的观点。  相似文献   
42.
43.
响堂山随笔     
殊筠 《老人世界》2020,(5):43-44
初到响堂山,满眼都被一种颜色占领,那就是绿色。深绿、浅绿、翠绿,绿的活泼,绿的舒心,绿的人春心荡漾。与城里的绿相比,这里的绿是大气的、肆意的、浓墨重彩的,不像城里的绿,总给人刻意修饰的感觉。响堂山的风也很特别,她或许是想把我们身上的燥热吹走吧,下车就用拥抱热烈欢迎我们,表达的十分亲昵,像久别的亲人!此刻,大山显得俊朗,充满生机。而花草树木风随影动,摇曳生姿。  相似文献   
44.
世人对于康熙末《正谊堂丛书》和同光间《正谊堂全书》(尤其是前者)的子目多所不知,甚至还存在张冠李戴的情况。因据《张清恪公年谱》、《正谊堂文集》和《续集》、《正谊堂全书》第一册以及《中国古籍总目》等的相关记载,对康熙末《正谊堂丛书》的编纂和刊刻,以及同光间的重刻情况予以考证,并对二者的部类和子目变化加以比较分析,从而否定《中国古籍总目》等贻误他人的著录。二者的刊刻,对于清代正统理学的传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出生于盐商世家的程晋芳一生“情情好儒”,尤工诗文,早年家境优越生活奢靡,中晚年渐至贫困客死他乡.其青壮年时期所作诗歌辑入《勉行堂诗集》,由邓廷桢首创多位友朋共同捐资刊刻.诗歌“善学古人,无体不备”,尤以律诗为多;诗风“戛戛独造”,不拘于时而自成一家;内容驳杂“而不觉其肆”,或写景咏物,或抒发性灵,或感怀亲朋,或慨叹人生,为求仕宦也创作一些歌功颂德的进御诗,凡生活游历皆为其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46.
历史名人陈圆圆的归宿,到底在何方?300年来有各种说法.陈圆圆与吴三桂因为政见不同,曾经在云南出家为尼.吴三桂起兵后,还俗随军到湖南.吴三桂死后,护送其灵柩回到昆明.不久,再回到湖南沅州府.此后隐居岑巩县所属搭茅洞的猴子岭地区;再次出家于天安寺为尼,死后尸体埋葬在马家寨;在隐居期间,她带领吴三桂第二子吴应麒及其子,有预谋地采取各种隐蔽措施和手段.现今在当地留有诸多人证和物证.  相似文献   
47.
嘉道时期,阮元撰写了一系列文章考辨文笔,定唐宋古文为笔,非继承孔圣文统之"文",以此奠立文选正统,排斥桐城古文,又通过策问学海堂弟子扩张推广其文笔观.论者多视此事为单纯的文体之争,或是汉宋之争漫入文学领域的反应,离阮元本意较远.阮元厘正文笔,旨在树立文选正统,有维护家族荣誉与自身学统之意,更有隐刺方苞所定四书文程式的内涵.此举与其偏重科考第二三场经解史策、贬低四书文以引导经解之学密切配合.  相似文献   
48.
“胡慎怡堂”作为四川富荣盐场著名的“四大家族”之一,对自贡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其发展概况、兴盛原因和经营特色的基础上探求其企业精神,发掘该家族对当今时代的借鉴价值和启示。  相似文献   
49.
清初文人方象瑛曾为避寇乱携家侨居杭州,期间所作诗集《萍留草》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与西陵文人的诗文酬唱等,尤其是思古堂雅集、斐园宴集,更是清初杭州文坛的一抹亮色。侨居杭州对于方象瑛意义重大,不仅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使其诗名更著,“方毛”并称的内涵得到进一步丰富,同时促使方象瑛的诗歌风格发生转变,也呈现出清初杭州文坛的丰富面貌。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