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6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9篇 |
民族学 | 14篇 |
人才学 | 7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88篇 |
理论方法论 | 17篇 |
综合类 | 177篇 |
社会学 | 25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26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20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8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重本抑末是中国古代的经济传统,它的形成、发展与演变反映了时代特点与学派倾向。在西汉中期的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提出务本抑官末、不与民争利的主张,反对汉武帝时期所实行的官营工商业政策。它体现了儒家强调仁义,注重富民的经济思想,具有浓厚的伦理道德色彩。 相似文献
52.
汪鋐一生历任数职,直至吏、兵部尚书,堪称位极权重,乃嘉靖一朝重臣。然其在朝却以谄附而数遭弹劾,为多数朝臣所不容。笔者认为,汪鋐现象是明朝政治制度与官场现实的产物,官场的倾轧争斗始终逃不出皇帝与中央集权的控制与铨衡。汪鋐的仕途进退与士大夫呼声对照相悖,亦反映出明朝官场之腐败、文官系统之虚弱和嘉靖时代之娇饰。 相似文献
53.
人力资源是由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引入中国的。先有人力资源,后有人力资源管理。顺应时代要求,人事管理改为人力资源管理。在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属于管理学范畴。 相似文献
54.
黟县之有书院,自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所建集成书院始,至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知县谢廷杰即黟城旧学宫址建碧阳书院。其他尚有中天书院、淋沥书院等。明天启时,书院均因宦官魏忠贤祸乱而毁。 相似文献
55.
郑率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70-76
“民末宪政”是一个新提出的学术课题,该课题相关内容在以往的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长期未能提上重要位置。与民末宪政相关的研究虽早已有之,但由于研究视角和研究视野的限制长期没有深入的进展,民末宪政并没有真正进入历史学的视野。民末宪政的整个过程,经历了从酝酿、制宪到行宪三个阶段。随着新资料的发掘,民末宪政各个阶段的历史细节都需要进行充实。民末宪政是中国近代政治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改革,基于对宪政和民主概念的认知,认为从蒋介石、从国民党或从整个近代中国政治发展等不同视角看问题,对民末宪政的历史诠释就会丰富起来,研究视野就会得以拓宽。 相似文献
56.
程志强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2):15-16
曾诗描绘宿甘露寺僧舍的情景。一二句写近景,三四句写远景。山水诗或者写景诗,从视觉落笔,几成为诗人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曾公亮此诗却避开这种传统章法,开篇即从感觉、听觉写起,三四句一反常理逆逻辑顺序绘景。起笔既不落窠臼,末二句写法又富创变,全诗于虚处传神,显得别开生面而又饶有新意和诗趣。 相似文献
57.
李竞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3):41-43,50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一直占据着主流思想的地位,重义轻利、重本抑末等价值观是儒家思想的根本。而到了明代中期,封建农业经济内部孕育出了与母体相矛盾的商品经济,并逐渐繁荣起来。商业和手工业的成果和利润刺激了一向受贫困压抑的社会下层民众,他们中的一些人尝试着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价值观念也在向重利、重商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8.
“扬州八怪”是中国绘画史上一批风格相近的画家总称,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主要靠卖画为生。盐商在扬州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奢靡的物质生活条件下,精神消费品的需求量大增。“文之极,画也”,盐商对绘画作品的需求拉近了与“扬州八怪”诸多画家之间的距离,画家依附盐商成为普遍现象,这种现象使“扬州八怪”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独特的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59.
实现农村发展是中西方国家面临的共同议题。以近代西方国家发展干预的演变过程及特征作为线索,罗伯特·钱伯斯在《农村发展:以末为先》一书中深度反思农村发展实践项目失败的主要缘由,围绕实践干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倡导“外来者”要进行价值转换,遵循“以末为先”的发展理念,并认为参与式行动是该理念的实践方案。中西方国家在历史演变进程、制度环境、乡村社会基础等方面存在着根本差异,应结合中国城乡发展逻辑体系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要求,探讨罗伯特·钱伯斯提出的参与式行动在中国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适用性与重要性。乡村振兴是“外来者”与当地民众之间双向互动、共同参与的过程,其自身所拥有的各类资源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因此,要立足于中国乡村发展的本土化特征,在充分发挥“外来者”与“内部人”各自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同时,在乡村振兴具体实践中还需明晰各个行动主体的能力和任务,实现“参与”与“行动”的兼顾,高效整合多元系统,从而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开展。 相似文献
60.
陈旭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2):146-157
刑部尚书林俊在嘉靖初年的遭遇是朝臣中极力拥护首辅杨廷和一派的缩影,研究他对认识嘉靖初年政局有重要的意义。议礼时林俊对明孝宗有深切怀念之情,对杨廷和的主张给予了大力支持。但他对世宗的打压过甚,加上议礼之外的政事处置上与世宗的矛盾颇多,就大大加剧了嘉靖初年的君臣矛盾,也导致了他和其他反对世宗者的迅速去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