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7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西亚哈拉夫文化(前5 100年~前4 300年)晚期彩陶盘纹饰有表达立杆侧影、河图洛书、八卦六十四卦、十二月历法内容者,其源头在中国渭水流域的半坡类型,证明前4 500年炎黄杀蚩尤后半坡类型先民有远徙西亚者;哈拉夫文化及受其影响的一些考古学文化中还有更多的文化因素如“拣骨葬”“牛崇拜”、尖底瓶等也可能进一步佐证这种认识.哈拉夫文化结束后即转入苏美尔时代.苏美尔人的来源目前仍不清楚,但有人认为他们来自中国,哈拉夫文化晚期彩陶盘纹饰内涵表达及其他相关文化因素为这种认识提供了一种新证据.  相似文献   
22.
"安菲特利特号"是历史上开启中法贸易的首艘法国商船。在"安菲特利特号"首航之前,葡萄牙人早已将中国商品进口到欧洲,引发"中国器物热"。18世纪初"安菲特利特号"首航返欧,带回瓷器、漆器和餐具等各种商品。中国商品首次在法国拍卖,推高法国社会的"中国器物热"风潮,也成就以"定制品"为特征的各式"中国风"。与此同时,"中国器物热"的发酵催生仿制品行业。在1730—1740年代摄政时期,仿制品泛滥,"中国器物热"逐渐退潮,定制品被分解成小配件,镶嵌在洛可可家具上,"中国风"融入洛可可审美风格之中。  相似文献   
23.
24.
《金瓶梅》是一部高度写实的古典白话小说。读者必须杂识器物,才能体会文字之外的内容。仅以小说提到的布料和漆器为例,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5.
《新世纪领导者》2010,(4):56-57
俗话说:“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古玩、字画等藏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我国各地古玩文物交易也日趋红火。明朝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爱古玩者皆是有“癖”之人,对器物器物背后的文化一往情深。  相似文献   
26.
当代学界对器物与物品的研究,总易建立在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的二分之上,从而或将器物视为社会关系或社会性的反映,或将物抽离于语境来研究。这也使得当代博物馆的建立与陈列中,器物被去除其灵性与意义,器物与其制造者、使用者、消费者,甚至博物馆参观者之间的生动联系被割裂,而成为死气沉沉之物。本文引入拉图尔的“事实拜物教”(factishism)一词,并不再局限于仅从器物的制造角度来看物,而是重新探讨器物之灵性,即器物何以通过仪式等方式而被激活,从而获得一种自主性。这样一种视角,也是对破除欧洲中心主义器物研究的有力反思。  相似文献   
27.
器物是经过人类加工的一种物质形态,在某种意义上,"器物"必然和"非物"一起形成二重组合.在资本主义科技和工业复制时代到来之后,乡村手工业作坊及其技术开始湮灭,旧式工匠带着祖传的技能相继谢世,老式器物向人的日常生活告别."世博会"被"发明"出来之后,其最大价值就在于,它是新器物爆炸的主要策源地,导致新行业--现代零售业及其大批零售商店的兴起.而高效的工业复制能力,成为器物市场兴旺的强大后盾.近代历史上,中国人迅速接纳了来自西方世博会的各种新奇物品,这是器物及其日常生活方式的伟大革命.世博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杂纠缠,向中国公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学堂.器物发达国家的参与,它们卓越的器物与技术、优秀创意及叙事、严密的会展管理水平,启动了中国人的文化智力.  相似文献   
28.
“丝绸之路”作为中国漫长海陆边境线的延伸,包括西北绿洲丝绸之路、北方草原丝绸之路、南方(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古往今来对外交往的孔道,实质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海陆国际大通道,绵延万里,延续千年,承载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动,也积淀了交通文化的变迁。从交通文化三分之器物、制度、理念的有形载体部分——交通器物文化的角度,梳理“丝绸之路”交通基础设施(线路、节点)、运输工具、运输方式等变迁,总结在“大历史”视域下、丰富的自然实验场景中,丝绸之路器物文化的变与不变,分析背后的原因和规律,陈列丝绸之路演化积淀的线路和节点,形成大集合,有利于在“一带一路”国际通道面临现实困境时把握本质,遵循规律,从大集合中寻求最优解决方案,从而促进“一带一路”国际通道实现更好推进与建设。  相似文献   
29.
中国有众多名画在世界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由于时代的变迁,名画几经易手,加上好者喜欢模之,使画作的断代成为难题,《韩熙载夜宴图》便是其中之一。诸史家通过对文献与画作中的人物、服饰、器用、家具等进行研究,建构各自的时代归属之文本。然美术史家依赖图像中的诸多视觉要素,本身具有多源性特点,对《韩》卷鉴别形成的文本亦同样有多样性和争议性。这些文本在流传时,由于是立足于各自鉴别立论背景下,势必反过来对《韩》卷中的陶瓷器物的窑口归属形成相异性,在器物的释读方面亦造成干扰。故而,通过出土器物形制与画作中的器物样式及窑口史料比较分析,可探究《韩》卷中器物的窑口来源。  相似文献   
30.
王亚平1976毕业于江苏省宜兴陶瓷工业学校结业于中国书法进修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2001年荣获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一届全国陶瓷艺术与设计展览和评比"优秀奖(最高奖项);2004年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2009年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2009年创写"新爨体"荣获全国字体设计最高奖,并被国家作为使用字体;2010年作品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2010年作品荣选"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华艺术·国家大师珍品系列荟展";2011年作品荣选"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全国百位大师艺术精品展;"大器"紫砂陶艺作品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永久收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