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3篇
社会学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前大学四、六级考试的改革,考试更加侧重考察学生的语言的运用能力。考试改革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教学应该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必须转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使用多媒体的技术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史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欧亚大陆的文化遗址中较普遍地出现了女神偶像,以及女神的各种动物象征。这些象征大多围绕着能够体现出周期性变化或者循环变形的意象而展开。熊罴也成为再生女神的一种化身,加入到死而复活的神话原型系列中来。这一神话原型,揭示了中国文化发生的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3.
修补是由他人而不是失误源发出者自己启发时为他人启发修补。选择疑问句的修补启发能呈现待证实的所听内容、各种可能的理解形式以及可能的纠正形式。受话者可利用话轮设计和语境来理解选择疑问句修补启发所完成的各种话语行为。  相似文献   
14.
叩启心门     
繁芜的世界,微雨的街头,消逝的人群,无助的心灵,在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望着流星划过天空,回味着苍穹,回味着流星轨迹残留的温度,无奈中叹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相似文献   
15.
《萨勒姆女巫》是一部因个人过失在无序的世界中丧失身份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道德升华、完成救赎的平民悲剧。米勒开拓性地塑造了一位平民悲剧英雄并表达了积极乐观的悲剧精神,激发了观众的共鸣和心灵净化之感。该剧专注于社会改造和道德净化,力图为陷于生存困境之人提供道德启谕。笔者在总结米勒独特悲剧观的基础上从荣格个体化理论的视角分析该剧主人公向悲剧英雄蜕变的心路历程,阐释该剧现代文化背景下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关怀,挖掘其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刻思想主旨。  相似文献   
16.
课堂四六级测试和访谈表明,多数大学生认为词汇是他们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难点和关键。本研究将语言学习策略运用于四六级词汇教学中,指导学生更高效地识记词汇。策略培训前后分别应用Oxford学习策略调查表和两份四六级词汇测试卷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测试,结果表明培训后研究对象能经常使用策略、提高了词汇测试成绩并能更好地识记运用词汇。  相似文献   
17.
明清之际惨烈的社会转型,惊醒了当时的学界,催生了由空转实的学术转型。当时的学术取向,由空疏玄虚的"宋学",首先转向经世致用之学,之后又转向了崇实师古的"汉学"。在"汉学"全盛的乾嘉时期,"汉学"的学术精神、治学方法深刻地影响了骈体文学和骈文理论的发展,促进了骈文的复兴和骈文理论观念的转变。乾嘉时的《四六丛话》,便是这一骈文复兴过程的理论总结和骈文理论观念转变的突出代表。以《四六丛话》为例,研究社会转型与学术转型时期的骈体文学与骈文理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学术转型对骈文及其理论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在社会文化宏观背景中寻求骈体文学、骈文理论嬗变的动因与根据。  相似文献   
18.
论戊戌变法时期梁启超对"西方"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对待西方,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戊戌变法时期的粱启超认为,近代中国必须以建设性姿态适应近代世界的一体化进程,一方面必须结合中国实际学习西方先进事物,另一方面又必须认清近代世界政治经济体系的不平等性和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本性,对西国与西人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9.
《新小说社征文启》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份宗旨明确、内容详备的征文启事 ,对于 2 0世纪新小说的发展和繁荣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文章在国内首次全文介绍这份启事 ,并对其在中国小说史上的价值和意义作了简要的剖析  相似文献   
20.
罗时进 《江淮论坛》2020,(3):151-159
江南乃人文荟萃之区,海虞堪称高峰之地。至清代诗人之多,创作之富,为江南其他县域难以比拟。地方诗歌总集编纂在清代江南也同样具有代表性。王应奎是清代海虞诗歌总集编纂的先行者,被赋予了"标志创立"的地位,《海虞诗苑》对几乎所有后来编纂者都有典范作用。然而后继者并未定于一尊,昉于一式,各方面问题相当丛杂。从康乾时代开始,就隐然存在一种"编纂角力"的现象。因各类清代海虞诗歌总集都是民间行为,而操持选政者大体皆为诸生阶层,故这种"编纂角力"往往形成于社会基层,表现于人际之间、家族之间、市镇之间。在编订人员之进退、编成稿本之明晦、编辑过程之缓速、编入作者之扬抑等现象中,都可能存在一些复杂因素,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