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1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209篇
社会学   196篇
统计学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
张玉胜 《人才瞭望》2012,(12):69-69
河北人苗卫芳2008年考取河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苗卫芳没能找到一份理想的“铁饭碗”工作,最终回到村里种地。苗卫芳回乡后,其父苗风山感觉压力巨大,选择了服毒自杀。一些村民以苗卫芳为“反面教材”教育孩子:“看他,这么多年学都白上了,以后不要跟他学。”(据《河北青年报》)  相似文献   
12.
近日,安徽省淮北市民政、综治办、教育、公安、财政、人社、房管、卫生等八部门集中开展的“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3.
近90岁的旷大爷,有过40年的小学教师经历,无重大生理疾病,行动能力基本正常,生活基本能自理,虽然口齿有些含混不清,但能表达自己的想法。旷大爷共有5个子女,与三儿子感情稍好,与大儿子和大女儿不和。入住福利院后,他屡次提出要回家,并为此与工作人员发生矛盾,区域负责人要求社工介入。  相似文献   
14.
小候我觉得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就是“大人”。不用再按时回家吃饭,可以亲女孩子,能随便吃零食,随心所欲地玩耍到半夜,不用早早被赶上床。后来长大了发现,果然不用按时回家吃饭了,因为妈妈不会再给你煮饭了;的确能亲女孩子了,只是没有女孩子让你亲啊;零食想怎么吃就怎么吃,可你已经完全不想要,常常玩耍到半夜,却全是孤寂。  相似文献   
15.
《社区》2014,(24):16-16
北京读者李小姐:最近几天,我几乎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为啥?还不是因为邻居张大爷家养的蝈蛔太“活跃”了特别是夜深人静之时,这些蝈蝈叫得更是此起彼伏。要说以前,我和张大爷家的关系—直挺好,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相处得挺愉快。自从夏天张大爷开始养蝈蝈,我就开始害怕回家,本来上一天班就挺累的,回家还要受蝈蝈“骚扰”,实在让我受不了。但我又不想因为这些事和张大爷伤了和气,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6.
, 《中国社会导刊》2013,(2):23-23
“孝有三:大者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两千多年前,《礼记》就对孝的道德规范作了专门记载。孝敬父母,天经地义;孝老爱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今年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赡养人,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临近元旦、春节,回望一年,我们是否做到经常看望或者问候?在人们心里,传统孝道文化是否历久弥新?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是否真的很难?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退保潮来袭 2008年岁末,农民工的动向引人关注:规模庞大且比往年更早地从城市回流农村。而最近有一则消息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回家过年的农民工辞工退保成‘热潮’,有的地区农民工退保率高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8.
流浪儿童过着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四处漂泊的日子,由于其弱势地位,很容易受到各种伤害。由于各种特殊的经历,流浪儿童的心理受到很多不良影响,这不利于他们回归家庭和社会,不利于他们健康地成长。笔者在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实习时便遇到了这样一群孩子,小丰(化名)就是其中一名。  相似文献   
19.
《职业》2009,(12):33-33
小宁是2004年的研究生,经朋友介绍分配到一家事业单位。小宇非常珍惜这份工作,所以工作3年一直没有回老家探亲过。2008年春节,小宇提出回家探望父母,单位以部门人员少为由未批。2009年春节,小宇提前申请,单位只批了20天假期。小宇到家后,  相似文献   
20.
一、基斯洛夫斯基的《白》 基斯洛夫斯基是波兰籍的大师级导演,被人称之为“叙事思想家”,“用电影语言思考的大思想家”。《红·白·蓝》被称为基斯洛夫斯基的“天鹅之歌”。三部形式独立内容衔接的电影,展现的是现代背景下人们在伦理道德领域的彷徨和向往、纠缠和挣扎。通过对个体道德和伦理命运的关注,基斯洛夫斯基将观众引导向对激烈动荡中的人类命运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