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5篇
社会学   2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安文洁 《北京纪事》2009,(11):20-22
她被称为美女棋手,不到18岁就拿到了全国女子冠军,29岁时成为世界冠军;她到全国各地讲棋、办讲座,希望围棋文化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她跟日本的美女棋手梅泽对垒,三战三胜;她是个老北京,出生在什刹海的一个小胡同中,说什刹海是北京的宝地,最喜欢老北京的炸酱面、豆汁儿、爆肚和麻豆腐。  相似文献   
62.
63.
三星电子其品牌竞争力迅速提升背后的原因其实得益于管理上的一些独特之道,尤其是三星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从人才的吸纳、培训,到激励,无不渗透着三星人才第一的理念。而这一点,正是三星成功的关键。不拘一格揽人才三星上上下下都流传着这样的观点,即优秀人才一人就能够养活十万人,十个一级围棋选手联合起来也不能战胜一个围棋一段选手。三星这种人才第一的理念非常深入人心,是三  相似文献   
64.
围棋与经营     
<正> 围棋是一项智力型竞技体育活动。笔者从中体味到,下围棋与企业经营有异曲同工之妙,极富借鉴价值。择其要者有五。 其一、大局观。围棋是以整盘棋取胜为目标的,为了全局的胜利,有时也不计一城一地之得失,采用弃子战术。在弈棋中,谁驾驭全盘的能力强,大盘处理得好,谁获胜的机会就多。企业经营是经年累世之大事,非权宜之举,更需要有战咯头脑,从企业的长远发展进行谋划。缺乏大局观就难以使企业得到健康发展。古人云,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战争时曾说: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如果丢了这个去忙一些次要的问题,那就难免要吃亏了。企业经营者在企业中处于中心地位,担负着指挥全局的重任,理应具有大局观,善于从企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进行决策。非如此,则难以担此重任。  相似文献   
65.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其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在其中也。  相似文献   
66.
抑强扶弱     
石人 《老年人》2008,(5):43-43
此局极为精采,攻守都有好棋。特别是红方,不惜牺牲而十回合取胜。着法下期刊出。  相似文献   
67.
用一阶谓词逻辑的工具证明,那种有两方参与,根据规则在有限步内能确定胜负的游戏,从理论上说,存在必胜的方法。这说明,数理逻辑的方法可以有广泛的运用,它对于日常思维同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8.
官道与棋道     
津子围  徐斌 《领导文萃》2006,(2):106-107
人类很重要的一个智慧体现在“棋”上。人们发明了很多棋,如围棋、象棋、军棋、跳棋,等等。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下棋的规则容易明白,而棋道却博大精深。具体说,你若给一个不懂棋的人讲规则,半个小时足可以讲明白,而你若想让他成为一代棋界大师,穷其一生也未必可达。棋盘虽小,也有大境界,按我们常规的说法,就是永无止境。这样说来,官道有如棋道,讲规则容易,但在具体的官场里,很多东西都变化多端、都透着微妙、都深不见底,要想穷其道,谈何容易。棋道的一个外在特征,是必须要有棋盘,棋盘是人为的规定,在一个小的平面空间里画上抽象的符号,无非…  相似文献   
69.
日本中世纪发展起来的独具特色的艺道文化代表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日本深刻的文化精神和独特的审美内涵,兼备文武之道的日本围棋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文化之一。日本作为围棋的第二故乡,从中国接受围棋,又将其发扬光大,使其带有日本文化的鲜明特色及美学内涵。日本的棋道文化将传统与现代加以融合形成的家元之制,对佛禅的吸收纳入显示出的禅意禅趣之境,精神与审美的提炼彰显的风雅之美,充分显示了日本艺道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