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79篇
  免费   743篇
  国内免费   108篇
管理学   4437篇
劳动科学   334篇
民族学   1047篇
人才学   775篇
人口学   301篇
丛书文集   6544篇
理论方法论   1882篇
综合类   10409篇
社会学   2528篇
统计学   873篇
  2024年   158篇
  2023年   635篇
  2022年   655篇
  2021年   802篇
  2020年   648篇
  2019年   528篇
  2018年   267篇
  2017年   463篇
  2016年   734篇
  2015年   1040篇
  2014年   2227篇
  2013年   1712篇
  2012年   1925篇
  2011年   2242篇
  2010年   2012篇
  2009年   1817篇
  2008年   2797篇
  2007年   1809篇
  2006年   1350篇
  2005年   1351篇
  2004年   892篇
  2003年   720篇
  2002年   690篇
  2001年   723篇
  2000年   483篇
  1999年   150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国内外学术界所关注的18世纪中西经济大分流的重要根源之一,在于此前发生的中西金融大分流.13世纪,当面临相同的财政压力时,无论是南宋政府超发的"会子",还是威尼斯政府发行的债券,理论上都是国家向社会发行的信用凭证,本质上均是国家信用的资本化.以国家信用的逻辑而言,南宋纸币体系极易崩溃的根源是国家信用不足,而威尼斯公债体制的稳定运行得益于国家信用之完善.两者之间国家信用的差异更是影响了后来的中西金融大分流,其主要的历史表现就是,英国在国家信用确立并强化的同时率先完成了金融革命,而明清时期的中国在国家信用依然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注定无法内生出金融革命.由此可见,公债体制或纸币体系只是通往金融革命的不同路径,根本驱动国家实现金融革命与崛起的是保障公债体制或纸币体系稳定运行的国家信用.这一点,对于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启示重大.  相似文献   
22.
23.
运用传播学内容分析法,以中央媒体对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最美教师"荣誉称号的"国家教师"相关报道为研究对象,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对大众传播的"国家教师"媒介形象进行分析。外在形象包括教师性别、年龄、教龄、外表、场景以及任教的学校类别、区域、学科专业等方面,内在形象包括职业精神、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研究发现,大众媒体对"国家教师"形象的刻画和宣传符合社会公众认知教师职业的基本逻辑,起到了传递教师精神、端正教师形象、唤起社会尊重教师的功效,但也存在城乡教师形象传播刻板化以及教师普通人形象展现不充分等问题,可在后续的传播中对"国家教师"形象的价值倾向进行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24.
25.
《管理世界》2020,(3):F0004-F0004
中国经济发展即将迈入"十四五"时期。该时期是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但与此同时也将面临着更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更严峻的风险挑战。鉴于此,由南开大学经济学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主办,管理世界杂志社支持的"‘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研讨会"定于2020年6月在南开大学召开,旨在对"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挑战、新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促进中国特色经济学发展,深化经济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现实的解释力与指导力,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26.
27.
28.
案例小萌,某大学四年级学生,成绩优异,曾获国家奖学金。在一次校园招聘会现场,她到职业咨询展位前,与职业指导师聊了起来。聊着聊着,她突然无法控制情绪,哭了起来,这是怎么回事?小萌说,她曾在一家研究所实习了两个月。其间,她觉得自己与带教老师、同事相处得不好,这主要是因为许多工作她以前没接触过,屡次被否定,因此感到工作成就感较低.  相似文献   
29.
法治化进程与城镇化运动在彰显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问题上,具有同构性和互动性意义。法治中国语境下的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三个维度,分别与城镇化运动之间形成了相互作用关系。城镇化运动一经与中国特色的法治精神相结合,必将给新城镇(市)人的个体生活和公共生活带来公平、公正、民主、和谐等现代性文明因素,从而有助于国家和政府对城镇化经济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治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