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40篇
  免费   648篇
  国内免费   67篇
管理学   3808篇
劳动科学   277篇
民族学   997篇
人才学   682篇
人口学   158篇
丛书文集   5815篇
理论方法论   1580篇
综合类   8675篇
社会学   2197篇
统计学   666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532篇
  2022年   460篇
  2021年   585篇
  2020年   544篇
  2019年   447篇
  2018年   218篇
  2017年   362篇
  2016年   607篇
  2015年   908篇
  2014年   1925篇
  2013年   1481篇
  2012年   1624篇
  2011年   1971篇
  2010年   1733篇
  2009年   1583篇
  2008年   2369篇
  2007年   1561篇
  2006年   1175篇
  2005年   1178篇
  2004年   783篇
  2003年   623篇
  2002年   593篇
  2001年   640篇
  2000年   417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论国际格局的作用规律及其对政策偏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格局是国际秩序的基础性条件之一。在无政府状态下,由于国家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共存"的关系,所以如果要维持这种关系,多数国家都需要产生这样的共识,即需要共同逃避无政府状态、特别是最原始的霍布斯式的"自然状态"。国际格局的形成,是国家逃脱"霍布斯困境",进入社会化过程的第一个环境;而国家进入社会化过程之后,无政府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造,"自然状态"变成了"自治状态"。在这一变化的过程中,国际格局对国际关系的运行、国家行为和国家的政策偏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对于国际格局所能产生的作用规律,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分别从结构和过程的不同角度做出过阐述,并且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从理论的意义上讲,如何认识国际格局的作用规律,是国际关系基本理论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文章试图结合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研究成果,对国际格局的作用规律及其对政策偏好的影响进行一种新的分析。  相似文献   
972.
创新驱动本质是人才驱动,科技创新离不开科学技术人才。科学家是推动美国经济崛起的关键力量,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科技与经济发展黄金期,科学家成为电力、化学、电子和航天航空等战略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浪潮的智力动力源,使美国抓住创新发展机遇窗口,跃升为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并走向霸权之路。通用电气是美国国民经济崛起时期的代表性高技术创新型企业,更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典范,通过历史纵向的研究方法,分析其发展历程,选用科学家创新创业案例,考察科学家在美国高技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可以为中国新常态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73.
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是一个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在这一现代性转型的历史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传统帝国向现代国家的转换.中国的民族主义产生于传统帝国面临内忧外患的20世纪初,它替代了传统帝国中皇权主义所发挥的功能机制,在帝国的现代性转型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民族主义对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作用主要从两个层面表现出来:一个是合法性资源的转换层面,另一个是现代国家机能的建构层面.前者涉及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后,如何引导人们在观念意识的层面上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这种现代意识的开启尤其突显在历史观与时间意识的转换之中;而后者则主要是在社会政治行动的层面上实现国家建制方面的现代性转换,现代国家的机能建构围绕“统一民族建设”和“国家政权建设”这两个方面展开,涉及“民族”形成和国家权力扩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974.
通过对浪漫主义国家观和社会契约论国家观的批判,黑格尔将市民社会的个体原则与政治国家的普遍性原则调和为一种统一的国家哲学。这种国家哲学以哲学的形式,实现和完成了以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的分离和融合为标志的现代政治国家。通过对黑格尔国家哲学的政治性的批判分析,以及对黑格尔市民社会等级经济性的批判分析,马克思揭示了黑格尔的国家哲学用神秘主义来掩盖尖锐的政治矛盾和经济冲突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975.
"权力"(power)与"国家利益"(national interests)是国际关系学界长期争论的问题.追求权力与国家利益目标是维系国家生存与未来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利益由权力来界定,国家权力的大小,决定国家所能追求的国家利益的多少.权力的增强意味着国家能力的上升,国家的能力上升则代表着国家利益的增加.全球化时代国际政治中的权力要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Jr.)提出美国在构建世界秩序时应重视硬权力(strong power)、软权力(soft power)的相互作用.[1] 软权力指:文化影响力、榜样影响力、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力等,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显著上升.国际关系中如何运用软权力.正成为权力转变中如何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议题.今天有学者甚至关注起"粘性权力"(sticky power)的功能,[2]强调其具有硬权力和软权力的共有特性.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相互依存时代,发挥"粘性权力"的作用,是全球化时代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976.
10月31日-11月3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简称“三会”)以及2006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将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举行。其中,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是东盟国家领导人首次通过“10 1”(中国和东盟10国)的形式聚会中国,是今年我国三大多边外交活动之一。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东盟国家领导人将出席会议。在中国-东盟“三会”即将召开之际,新华社记者专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三会”广西指挥中心总指挥李金早。  相似文献   
977.
财政支持公益文化设施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公益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事业的基础和发展载体,发挥着传播知识、宣传教育、示范指导、向群众提供优质精神文化产品、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的作用.从公益性文化设施非营利性和公共性角度讲,应该将公益文化设施向社会公众实行免费或优惠开放.但是,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文化设施多年来实行的收取费用的做法,违背了其公共产品的属性,并且反过来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公益性文化设施作为公共产品,具有公益和社会属性,属于公共财政支持和保障的范围.在分析了我国公益文化设施财政投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财政支持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78.
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差序社会结构"的概念.文章引入该概念,并结合政治学和社会学对权威的定义,扩展了经济学中的权威含义,通过定义"国家权威"和"关系权威"为中国转轨时期经济资源配置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作者认为,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在生产要素市场没能发挥有效作用之前,由国有部门控制的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关系权威的方式来进行配置的,这一特征只有随着市场机制的逐渐完善才能慢慢减弱.  相似文献   
979.
高校创新型外语人才的时代特质与培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美玲 《西北人口》2010,31(2):113-118,122
培养创新型外语人才是知识社会的时代诉求。是高校外语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使命。我国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分层次特色培育模式及其未来走势.把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外语人才定位为高校外语教育的永恒追求。高水平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由高校外语教师“我”系统的白循环机制和“我-你”世界双轨互动运行的外循环机制组成的双轮驱动机制.是高校外语教育培养高水平创新型外语人才的现实抉择。  相似文献   
980.
中央政法委、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旨在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法律人才。《意见》中所说的卓越法律人才是指应用复合型、国际型、基层型人才,是司法实践中能够将理论、规范、社会环境和治理目标协调与平衡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