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88篇
  免费   471篇
  国内免费   82篇
管理学   2914篇
劳动科学   141篇
民族学   433篇
人才学   982篇
人口学   127篇
丛书文集   5190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1317篇
综合类   9727篇
社会学   1970篇
统计学   839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47篇
  2023年   407篇
  2022年   423篇
  2021年   523篇
  2020年   442篇
  2019年   408篇
  2018年   184篇
  2017年   296篇
  2016年   408篇
  2015年   683篇
  2014年   1638篇
  2013年   1201篇
  2012年   1625篇
  2011年   1875篇
  2010年   1762篇
  2009年   1784篇
  2008年   1932篇
  2007年   1339篇
  2006年   1192篇
  2005年   1095篇
  2004年   853篇
  2003年   756篇
  2002年   712篇
  2001年   676篇
  2000年   460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人类与自然之关系及其变化,很长时间里一直处于被史学家遗忘的角落。直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门致力于探究人类与自然关系协同演进的历史勃然兴起,这一状况得到根本的改观。这门历史就是环境史。它率先在美国诞生,是那个时代严峻的环境问题促发的美国环保运动的产物。环境史具有"上下求索"的创新精神,这是由其研究对象决定的。如今,环境史作为一个新领域,在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传播并日益聚合起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各界研究人员,他们探索更大、更深时空范围之环境史的脚步从未停歇,甚至出现突破地球环境而研究宇宙环境史的努力。这鲜明地体现出环境史学者如何不断地建构自己对自然世界的认知图景,如何不断地探究影响人类历史和社会的深层次力量,从而得以放眼宇宙星辰。  相似文献   
22.
范劲 《社会科学》2020,(6):180-191
孔子在德国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史系统中担任中国文学的主要代表,既是中国文学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文学的整体框架。这就证明,外来符号在西方知识系统内的功能、属性决定于系统运作的结构性需要。孔子作为中国精神的代码,在精神哲学的世界文学框架内,自然可以从宗教、道德哲学家转换为世界文学家,代表一种和哲学、历史、宗教伦理浑然不分的"自然文学"。这一格局不仅影响了欧洲知识界的中国文学认知,也长期左右了汉学家的中国文学史书写。但是,随着文学逐渐摆脱精神范畴而成为以作品、文本为导向的自治系统,述而不作的孔子的文学家地位也日益动摇,《春秋》作者问题的困扰就是一个明显征象。  相似文献   
23.
在把中国国防建设的环境分为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基础上,分别分析了中国国防建设的国内外环境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认为虽然中国的国防建设环境中存在一定的有利因素,但从整体而言,中国国防建设的环境十分严峻,并且针对此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4.
王皖强  李时雨 《学术研究》2020,(12):105-112+178
詹姆斯·马林是美国西部史学的早期代表性人物,他的史学研究成果丰硕、特点鲜明,其中对生态学的关注及整体史的研究最值得重视。具体而言,他率先将生态学的视角引入西部史学研究之中,不仅从新的角度解释了大平原的历史,修正了传统西部史学理论,而且对西部史成为环境史的学科前哨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他强调整体史研究,这有力地推动了历史研究方法的革新,对促进环境史的发展居功甚伟。  相似文献   
25.
包茂红 《学术研究》2020,(2):110-116
人类世是一个在科学界和大众传媒中广泛使用但尚未得到相关命名机构正式批准的一个术语。但是,这个概念的流行反映了在导致地球环境变化的诸因素中人类活动已经超过自然营力发挥了主导作用的现实。本文以《大加速:1945年以来的人类世的环境史》为蓝本,探讨人类世概念及其判定标准的演变,分析该书的学术特点和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指出人类世与环境史研究仍是一个开放的、发展中的研究领域,而《大加速》这部建立在新概念基础上的、视野宏大、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富有启发性的探索性著作将会成为探索这个新领域或新史学的坚实起点。  相似文献   
26.
洪子诚 《学术研究》2020,(3):145-152+2
《新诗发展概况》是当代第一部具有新诗简史性质的文稿。它是当时政治文化情势的产物。当时各大学中文系的学术批判,普遍关注文学史问题,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集体科研,也集中在文学史的改写、重编上,目的是为新的观念、制度、价值体系合法性的确认提供保证。《新诗发展概况》的编写属于这一性质。《新诗发展概况》具有新诗史"草创"的意义,但在诗歌观念和叙述方式上,基本依循当时确立的文学史观念和意识形态规则;所体现的进入历史的方式,也基本是以先验性意识形态作为处理材料、评骘对象的前提。作为了解50年代诗歌观念、诗歌史编写、大学教育和学术体制的资料,将《新诗发展概况》、当时的相关资料以及编写者后来的"回顾"文章相参照,对中国新诗史的编撰史研究应该具有参考意义;更重要的是,可以对《概况》本身产生的过程进行历史清理和反思,借此提出有关反思历史的视野和资源的、需要我们继续寻找和思考的难题。  相似文献   
27.

长期以来, 外空安全治理结构失衡, 美国为维护其全球霸权阻挠外空军控的国际努力。国际社会关于外空军控谈判正处于攻坚阶段, 同时也面临着美国的战略遏制与\  相似文献   

28.
29.
案例教学法是我国教育改革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案例,让教材中的知识更加具体,有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将针对中国法律史课堂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目的在于提升中国法律史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全面促进中国法律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0.
“以史释诗”是一种用“史”的眼光将诗与史结合起来,对诗作史的解读与还原,以求回归诗歌创作“原生态”,回归诗章“本义”(meaning)与诗人“本意”(intention)的诗注方法。这种方法,一方面开启了诗的历史化解读,另一方面阐释重心由“诗章之义”转向“诗人之志”,诗人的背景资讯备受瞩目。说诗者在对诗人背景资讯的瞩目与对话中,达到对诗歌的深刻理解与深度阐释,“以史释诗”的有效性大为彰显。然而,背景史料是一把双刃剑,当它与文本信息交互不一时,便又造成了对文本阅读与理解的障碍,“以史释诗”的局限性由此呈现。故说诗者在诗歌阐释活动中不可拘泥于背景阐释,宜多途径对话,多途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