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2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29篇
管理学   86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3篇
人才学   40篇
丛书文集   784篇
理论方法论   74篇
综合类   2623篇
社会学   157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89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18篇
  2009年   232篇
  2008年   291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14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75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简论英语习语结构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习语对外语学习者来说是重要的环节,也是学习难点之一。本文将英语习语分为可以分析解释的修辞性习语和很难或不必分析解释的非修辞性习语两大类,并主要从探讨习语的活用及如何从语法结构的调整两个方面加以例证,从而说明英语习语的结构是否可以灵活变动。  相似文献   
112.
本文以修辞和文化的关系作为切入点,抓住一些实例,从宗教文化、物质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背景等几个方面解读《高级英语》中的修辞运用。  相似文献   
113.
在“写文化”思潮影响下,“村民日志”是中国人类学界较早出现的一类实验民族志文体。“村民日志”让研究对象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但研究对象发出的声音并未真正进入人类学领域,这成为困扰中国人类学界的一个理论问题。马库斯新近倡导的合作人类学理念传入中国后,又有学者从合作人类学视角审视了“村民日志”,对“村民日志”实践合作人类学理念寄予了希望。对“村民日志”的文体规范及其局限性展开分析后认为,“村民日志”的文本内容具有琐碎式叙述的特点,影响到了读者的阅读感受。将具有类似文体特征的“村民日志”与《桑切斯的孩子们》一书放在一起比较后指出,研究对象的声音要能够真正进入人类学领域,需要人类学者与研究对象展开精诚合作。这种合作也体现了人类学民族志撰写的折衷主义,民族志研究要兼顾民族志的本体论和知识论功能。  相似文献   
114.
在21世纪的数字网络媒介语境中,用图像符号进行叙事表达渐成主导。文学文本中的图像符号的功能也在扩大,有的图像符号在文学文本中主要起装饰美化和引发读者兴趣的作用,有的图像符号的叙事功能已经无法被语言文字取代。图像符号作为文学的辅助性符号,与语言符号一同在文学文本中组织叙事,这不但影响了文学文本的形态和审美,对文学的形态、形象和意蕴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5.
双重意义修辞是有意利用语表、语内意义的关系,使得"言在此,而意在彼"并产生一定的表达效果的语言修辞现象.从思维、认知的方面看,双重意义修辞是以不同的方式和角度从一个义域向另一个义域的映射,其意义映射类型主要有具象式映射、类比式映射和离析整合式映射等.  相似文献   
116.
<说苑>是西汉刘向为向当朝皇帝进言劝谏而辑录先秦至西汉初史传经籍中有关语段而成的一部杂论著作.该书中假设句群的运用较为突出,其类型大致可分为四类:并列假设句群、正反假设句群、递进假设句群、选择假设句群.假设句群既有表达含蓄委婉又有表义完备丰富的的修辞效果,因此言说者喜用假设句群来进谏论辩.  相似文献   
117.
孙卫东 《国际公关》2023,(16):110-112
本文基于危机话语修辞情境理论,将危机话语传播与修辞情境相结合,通过分析“杜嘉班纳”的危机话语来探讨修辞情境在企业危机话语中的作用机制,同时分析该企业在危机话语中修辞策略的使用及效果并提供相应的建议。研究认为,在杜嘉班纳此次危机发展过程中,修辞情境对危机话语主要起到了限制及评价作用。而在修辞策略的使用上,杜嘉班纳并未采取有效的策略,同时未对受众的反馈进行反思,导致其危机话语并未实现应有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18.
《七角楼》创作于1851年,是纳撒尼尔·霍桑最长的一部罗曼司,也是作家本人最喜爱的一部作品,在英美文学批评界享有盛誉。但从目前国内外叙事学层面的研究成果来看,和《红字》相比相差甚远。细读《七角楼》发现,通过采用叙述插话、直接引语、多元人称叙述等叙事策略,以及通过关键词语的重复、关键段落的重复和特定修辞意象的重复等修辞策略,作品展现出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对人性、人生的独特思考,形成了鲜明的艺术风格;同时,对塑造人物形象、增强叙事效果、深化作品主题、激发阅读兴趣等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9.
在这个大千世界里,人是极其渺小的,因其渺小,他要放大自己,他有信仰,追求知识,要完善语言。因为他是有限的,他才会追求无限的理想;因为他是无知的,他才会追求知识,努力探寻自然的秘密。所以,隐喻产生的一个重要的根源就在于人类对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探究和认识。(齐莉莉1999)本文对隐喻研究的几个重要历史阶段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梳理,以便能使人们从宏观上对隐喻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从而促进隐喻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0.
英语习语是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本文从句式、语音、语义等方面,探讨英语习语在形、音、义上的修辞特色,以便更好的理解和应用英语习语,促进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