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来自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五百余名学者,再将欢聚北京,就“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的主题开展研讨,聚集亚洲发展,共促学术繁荣。  相似文献   
22.
净空是台湾知名的当代高僧。他认为佛教是佛陀对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真善美慧的教育。释迦四十九所说的一切经,内容就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就是自己,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的环境。知觉名佛菩萨,不觉名凡夫。修行就是将人们对宇宙人生错误的看法、想法、说法、做法,加以修正。佛教的修行纲领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并依戒定慧三学,以求达到此目标。修学的基础是三福,待人依六和,处世修六度,遵普贤愿,归心净土。净空的佛教观中的和谐论与孝论对于建设和谐生活与核心家庭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3.
“法轮功”事件是 2 0世纪末中国一奇特的文化现象。本文从文化学与心理学的角度对“法轮功”现象作了探讨 ,认为 :一、世纪末情绪的泛流引发了人们归属感的需要 ;二、群体心理与均衡原则 (熵原理 )导致了“法轮功”信徒的偏执性格 ;三、有自大狂倾向的李洪志在中国宗法制文化背景下充当了“天父”原型而受到信徒的狂热崇拜 ;四、“法轮功”事件是历史上“政教合一”造神传统的折光 ;五、李洪志膨胀的政治野习导致了他编造的伪圆满神话的终结  相似文献   
24.
9月24日,是一个以歌声载入黄山史册的日子。  相似文献   
25.
论“圆满”     
"圆满"一词本系佛教用语,它来源于佛教的"大圆满法",最早提出这一范畴的是17世纪格鲁派的藏族文学家兼佛教大师——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然而,纵观中国古代文论,虽没有明确提出"圆满"这一范畴,可是以"圆"论艺和对"圆"美的追求始终贯穿历代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从诗词到戏曲、小说无一不涉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受佛教义理影响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意向和民族心理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少有悲剧作品,即使是悲剧作品也总是以"大团圆"的结局告终。鲁迅生活在积弊已久的中国,深感传统文化中的圆满意识对中国人思想的麻痹。鲁迅在其小说中竭力撕毁传统文化中虚假圆满的面具,以期达到拯救国民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7.
郭明志 《学术交流》2003,(10):159-161
中秋民俗中积淀了久远的诗意。中秋节起源于古代的秋祀祭月,月亮与嫦娥民间传说的丰富和定型,为中秋赏月注入灵动的活力。历代文人的咏唱,丰富了中秋赏月的内涵,中秋节民俗的种种具体事象,体现了和合圆满的追求和企盼。  相似文献   
28.
没有圆满结局的圆满--弹词《再生缘》结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缘》是部弹词佳作.作者未竟书而亡,续者纷起.但梁德绳、秦纪文、郭沫若等看似圆满的结尾破坏了人物性格的完整,给故事情节造成了诸多遗憾.陈端生《再生缘》这没有圆满结尾的结局实际已蕴含着圆满.  相似文献   
29.
3月的蓉城,春意盎然,鲜花烂漫。在这个生机勃勃、万物竞开的美好季节,四川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已完成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为了使广大读者对1%人口抽样调查和当前四川的人口形势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受《四川省情》杂志社的委托,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们采访了四川省统计局局长、四川省1%人口抽样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胡安荣同志。记者:胡局长,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在2005年,国家为什么要开展1%人口抽样调查呢?胡局长:按照国家的统计制度,主要以周期性的普查、年度的专项调查和统计报表来收集各种统计数据,反映基本的…  相似文献   
30.
藏传佛教各派都有一套不同的表达方式 ,从不同途径诠释佛教教理。作为藏传佛教古老教派的宁玛派 ,在融入藏地社会过程中与当地进行了较为实际的结合 ,但教理结构颇为复杂 ,对佛性的理解实践色彩浓厚。这与以复杂求证来论证众生佛性的印度佛性理论成鲜明对照 ,尤其是对印度佛教思想的深刻理解使它们的九乘判教法极富特色。宁玛派九乘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解决了究竟在什么条件下成佛、如何成佛等实际问题。位居九乘顶首的大圆满法以宗教的实践和严密的理论体系将宁玛教法推到了极至 ,其独特的心性观 ,完美地阐释了寓含在佛者心灵内的宇宙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