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41篇 |
理论方法论 | 2篇 |
综合类 | 45篇 |
社会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简快"小链接:"简快"的全名是"简快身心积极疗法",由国际级NLP大师李中莹先生创立。课程分为4个部分:与父母的关系—决定人生的深度;与自己的关系—决定人生的高度;与他人的关系—决定人生的广度;与系统的关系—决定人生的圆融度。父母是我们的根有句话说得好:妈妈的爱是一间温暖的小屋,而爸爸的爱是屋前通向世界的路。妈妈的爱能够给孩子安全感,爸爸的爱能够让孩子有力量感,勇敢而担当。有一次,我在杭州讲课。有一个学 相似文献
32.
梁启超的诗歌批评具有过渡时代新旧交融的特征,其现代转型得力于辩证通变的批评理念的调和力,文章从批评的外化形态和内在质素两个方面解析这种调和力在梁启超诗歌批评现代转型中的轨迹,通过这种力的解析显现转型期其诗歌批评兼具动态性和圆融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3.
贾柯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4,(3):87-90
太阳神鸟金饰于2005年被确立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它体现出中华先民在早期生产中形成的阳鸟崇拜、时空合一的宇宙观念、意象交融的审美创造和圆融和谐的生命理想。这四个构成要素符合中华民族持续的相对稳定的传统审美心理,并对其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4.
35.
当下学术界新启蒙与后启蒙的各视其是将启蒙与现代性关系的讨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平台。在对启蒙的态度问题上 ,新启蒙的建构与后启蒙的解构历历在目。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两者如何在心平气和的前提下进行实质性对话。就两套启蒙话语所持的路径而言 ,这一“正”一“负”的启蒙价值取向恰恰是应对反启蒙思潮的双刃剑。新启蒙和后启蒙的正负关系本质上不是对立的 ,它们理应形成互动、互补与圆融的格局。作为一个思想史命题的两个面向 ,反启蒙才是它们共同警惕和防范的对手。 相似文献
36.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将艺术视点、美学视角和文化视界相融合,对水体进行了丰富的诗意表现、睿智的美学观悟和深切的文化沉思,并且注重追求水与人、水境与心境的和谐圆融的自由境界,强调由心河的溯源进向到心灵家园的寻找,由心灵家园的寻找提升到文化母体的归依,因而有着深邃而隽永的哲理思致. 相似文献
37.
部派佛教一切有部与经量部在刹那实有论基础上安立时间相,即依法的最短的一瞬为现在;把最短的一瞬,瞬瞬相连,即成绵延的时间。龙树中观学破除部派佛教刹那实有论,认为时间只是依缘起法而安立的假名。法藏在华严法界缘起基础上,吸收了龙树中观学缘起性空思想,建构十世相通相融的“共时性”时间观,破除了部派佛教建立在刹那实有基础上的“历时性”时间观,依时间相证成华严宗法界圆融理论。 相似文献
38.
39.
魏常海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05,22(4):1-7
元晓和义天这两位韩国佛教史上著名的国师,一倡“和诤”,一主“圆融”,这两者其实一脉相承,他们继承了中国传统中儒释道融合的思想,但不失佛教的立场。这两者稍有不同的是,元晓着力在和会诸宗内部的纷争,义天重在宏观上的融合。 相似文献
40.
肖丽娅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3,(4)
方东美是20世纪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型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将中国传统的形上学的生生大德与现代西方哲学与关学(尤其是柏格森、怀特海)的思想相融汇,从“普遍生命”出发探讨生命哲学,建立了以生命为中心的审美价值本体论,并形成了较完整的生命美学体系.他的美学方法和研究题域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从西方现代哲学思想中汲取的精华.方东美生命美学思想旨在创造一种含情契理、美善圆融的超然境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