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方东美哲学体现了融贯东西,涵摄众家,复以中国文化为本位的特征,代表了中国哲学在现代条件下寻求重建与发展的一种尝试与方向.他通过比较哲学研究,最终回归于中国文化本位.因此,他重建中国哲学传统的工作具备了世界总体文化的宏阔背景,有着深远的文化意蕴与现代意识.他强调讲中国文化传统应该诸家并重,虽然他以儒家为中国文化精神之主脑,但他并不赞成定儒家为一尊的作法,尤其反对"道统"观念.他不同意"接着(宋明儒)讲"的路线,而是把眼光投向中国哲学的原点.他的生命本体哲学的标出,表明其哲学创构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42.
魏晋诗歌中的“南山”,往往聚合古典与作者的今情,并逐步形成优美的意象,具有君子遁世不闷、以德存身、修道养和、弃物存神等象征意义。陶渊明使此意象进入圆融之境,把握此点,为理解陶渊明田园山水诗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43.
境界是唐代华严宗提出的极具美学价值的概念,华严宗由此而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审美境界理论。这个概念主要包括三层审美内涵:其一,真俗不二。中唐以来,文人园林以自适为其审美理想,即真即俗,化俗为真,充满着生命的情调。这是白居易等园林美学家在华严宗真俗不二教理影响下推崇“中隐”哲学的反映。其二,圆融无碍。华严宗以圆融无碍为其最高理想,“须弥入芥子”体现出大小无碍的华严教理。文人园林超越面积的大小之见,消解景物的真假之分,赏园者心境圆融,旷达自在。华严境界又是平等共存、彼此关联的世界,各各独立,美美与共。其三,无穷无尽。华严境界在空间上无边无际,在事理上无穷无尽,幽微难测。严羽称赞盛唐诗歌之妙,称其“言有尽而意无穷”,隐含华严境界的无穷性。唐五代画家以重屏入画,多重时空交织,现实与往事、短暂与永恒等体验彼此互摄,相映成趣,令人回味无穷,同样流露出华严境界的意趣。  相似文献   
44.
王阳明心学不仅是哲学的建构,而且是实践的学问.由王阳明心学主要思想中“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个方面表明,王阳明心学在实践中主要解决知行关系问题,并着重于个体内心的逆觉体证,转化人心从而安顿生命,因此可以说治心是王阳明心学的主要实践环节.在治心中,王阳明提出四句教的治心方法,针对三种品级采取相应进路,循循渐进,实践可以体会良知的妙用,体验心体之乐,提升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人人可以成圣.王阳明治心方法圆融,但有走向情欲横流的危险,而且这种觉民行道的路线理想化,在现实中有较大局限.  相似文献   
45.
郑观应近代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探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观应的近代经济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西方先进文化和思想的引进 ,因此最终归结到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实践 ,这本身就表现为对中国现实的超前。超前性一定意义上也就是与现实的冲突性 :资本主义的近代经济在封建主义的政治体制之下不可能得到兴盛。西方经济思想和经营方式与中国古代的经济、理财思想是郑观应形成近代经济思想的两个重要出发点 ,郑观应的经济思想正是中西圆融的结晶  相似文献   
46.
对道果法"道果不二,道果圆融"的圆的佛学思想,萨迦派采取了多派别的观点进行阐述,粗略归纳起来,即有般若的中观思想、唯识的阿赖耶识思想和如来藏的佛性思想三大主脉思想。此三大主脉思想可以一个圆形即圆心佛性思想、半径阿赖耶识思想和圆周中观思想来作比喻。  相似文献   
47.
永明延寿圆融观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首提一心圆融的概念;其圆融实践观首次别开十义;一心和中道是其基本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其对于一心和事观的强调不同于华严宗和天台宗的圆融观;其圆融观并非是主张混滥,而是具有分析、料拣和批判;其是中国隋唐五代佛学的集大成,圆融性是空前的;在语言上多用表诠而不同于印度佛教哲学多用遮诠的形式。  相似文献   
48.
在大学的创作期间我的许多作品都是来自我个人最纯粹的想法,在我的思想里总会有许多最为活跃的东西,这些东西是我对身边事物的一种发现,一种很自由的观察,它所给你的启示也是非常新鲜的。《遮》是我比较喜爱的一件装置作品,它是我对现代人生活在当下的一种理解,伴随着电子眼的问世,街道、立交桥、地铁站、商场等公共场所都装上了这只透...  相似文献   
49.
中国佛教人文精神的圆融特性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佛教内含丰富的人文精神,且构成一完整系统。中国佛教人文精神有颇多特征,其中圆融性独具一格。在当今中西文化交融和建立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此一特性有独到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0.
俗人宗庆后     
在他身上我们能看到很多时代烙印和历史痕迹,而这一些恰恰是中国体制开放后第一代创业者的普遍特征:出身贫寒而心有不甘,信奉"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斗争"哲学,能吃苦、愿耐劳、勇拼搏、敢冒险,谙于世故、圆融通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