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篇 |
劳动科学 | 1篇 |
民族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32篇 |
理论方法论 | 2篇 |
综合类 | 36篇 |
社会学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篇 |
2005年 | 7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0年 | 4篇 |
199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吴言生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2):111-116
理事圆融是以《华严经》为主的佛教哲学之精髓 ,也是甚深微妙的禅悟之境。禅宗诗歌以生动丰富的喻象 ,表达了对理事圆融的体证 ,呈显出理事圆融互摄 ,即物明真 ,触目菩提的美感特质 ,为中国诗歌拓展出一个崭新的境域。透视禅诗理事圆融境的佛心禅韵诗情 ,对建构 2 1世纪中国禅诗研究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一二之辩与方以智三教合一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三教合一达到顶峰,方以智亦预其流.他利用一和二的辩证关系表达了一个圆融的体系,三教皆含摄于其下.方以智认为,"二非定二,二本是一;一不住一,一即是二",一二之间圆融无碍.儒家的"一以贯之",佛家的"三谛",道家的"无知知"及"无为而无不为",都是这个体系的具体表现,从这个意义上三家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53.
彝、汉民间文化圆融的结晶——开远市老勒村彝族"人祖庙"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子贤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7(4)
现今开远市老勒村的彝族"人祖庙"也许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唯一续存的供奉洪水遗民两兄妹之"人祖庙".彝族的传统文化本无宗庙、无偶像.开远彝族地区却出现了兄妹"人祖庙",并以庙会形式对两尊人祖石像进行祭祀,显然是明代以降彝、汉民间信仰圆融的结晶.调查表明,历史上开远彝族及周边地区之洪水型兄妹婚神话呈密集分布,并曾一度续存着将洪水遗民两兄妹视为人类始祖的信仰,与中原地区对伏羲女娲的人祖信仰与祭仪有着某种相似性. 相似文献
54.
李有光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122-126
从比较的视角来看,无论是布洛的距离说,还是闵斯特堡的孤立说,都与中国的出入说和俯仰说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古代的解释智慧和审美情趣在距离观照上是有无相生、远近相成、不偏执一隅的,在理论上则具有圆融性,方法上具有辩证性. 相似文献
55.
无论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发展到如何高级的程度,对心灵事实的表达都是有限的.一般知识和理性只能破除迷信,为正见扫清道路,尔后才是真正的智慧生起,把人带到心灵的当下.来到当下的人以其空性智慧进入心灵最深、最原始层面,把人带进本源性的、随处坦露着的生存全息场,看到生存的本来面目.因此单纯的哲学方式找不到心智解放的路,为名相所困的哲学如果要真的说服人,就不得不用一种实证的方式,突破表象的世界,到存在的实际中来.活在实际中的禅者,以种种方式进行着与本源的对话,他不仅具备着空性眼光,还具备对人类自身生存境况的全面同情,这里有真实的智慧和慈悲. 相似文献
56.
周邦彦是北宋晚期的词坛领袖,对后代的词坛有着深远的影响,前人论及他,多是从章法结构、遣词造语、严守声律、另创新调等方面着眼,其实他在词中的叙事也有着独到之处。具体表现在打破时空、曲折回环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57.
"非纵非横,非识所识",在世界三大宗教和中国儒释道三种传统文化中,唯禅定智慧最深最贵。对中国佛学核心范畴的复读、辨析与重释,不仅可以阐发佛学的人生悟解、思想法脉、精神教化和辩证方法的现代语义,也可公度其"要机"随化的得失轻重。"瞬间持存,敞于域外",后现代境遇更策发了中国佛学陈厚故藏的延宕与造生。 相似文献
58.
汪志强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9)
<华严经>是一部重要的大乘佛教的经典,它以其庞大的篇幅,大量而丰富的形象描写,构筑了自己独特的大乘佛教的思想体系,对大乘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华严经>理论构想深邃难测,所展示的华藏世界也是不可思议.华藏世界是佛教中的重要佛国世界之一,为毗卢遮那佛所居的实报土.实报土以无漏五蕴为体,在诸类净土中最为究竟.华藏世界架构难以思议、毗卢遮那佛与释迦牟尼佛的关系隐晦、圆融无碍的净土观超越逻辑,这常使人多生困惑.对这些思想进行一番梳理和研究,有助于增进对华藏世界思想的理解.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