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83篇 |
免费 | 164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767篇 |
劳动科学 | 68篇 |
民族学 | 99篇 |
人才学 | 107篇 |
人口学 | 43篇 |
丛书文集 | 1704篇 |
理论方法论 | 290篇 |
综合类 | 3734篇 |
社会学 | 1237篇 |
统计学 | 3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94篇 |
2021年 | 170篇 |
2020年 | 148篇 |
2019年 | 142篇 |
2018年 | 94篇 |
2017年 | 149篇 |
2016年 | 209篇 |
2015年 | 294篇 |
2014年 | 852篇 |
2013年 | 608篇 |
2012年 | 700篇 |
2011年 | 752篇 |
2010年 | 727篇 |
2009年 | 851篇 |
2008年 | 796篇 |
2007年 | 486篇 |
2006年 | 385篇 |
2005年 | 394篇 |
2004年 | 328篇 |
2003年 | 277篇 |
2002年 | 225篇 |
2001年 | 227篇 |
2000年 | 128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30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81.
82.
83.
土地流转占补平衡模式的典型案例包括嘉兴"两分两换"、天津"宅基地换房"、重庆和成都"地票"以及四川地震灾区土地流转等模式.该模式在包含制度创新的同时,也隐含政府主导带来的先天利益冲动、集体理性与个人理性博弈、丧失发展权、偏好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等制度缺陷,需要严格限定其适用范围,完善其中的利益协调机制、利益补偿机制及利益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4.
本文立足于省情,结合辽宁省产业结构的现状对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为下一步辽宁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管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5.
《物权法》规定以在建建筑物抵押的,抵押权自登记时设立.该规定造成了《物权法》体系内部的矛盾,违反了物权法的基本原理,殊值检讨.在建建筑物是正在形成中的建筑物,不具有特定性,非独立物,不能成为物权的客体.以在建建筑物设定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预告登记,自建筑物抵押登记时抵押权设立.在建建筑物抵押预告登记具有就建成的建筑物设定抵押权、保全权利、保全顺位、破产保护等效力,从而保障就建成的建筑物设定抵押权请求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86.
我国近年来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方面的政策出现连续松动的迹象。虽然全国性规则尚付阙如.但各地规范性文件接踵而现,并在流转实践中形成了几种相对固定的模式。透过各地规范性文件和流转实践,可以提炼出若干关涉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变革的根本性问题,为学术研究和立法完善提供进一步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87.
土地流转“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的潜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化,新兴的流转模式即“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的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破土而出.它为当前土地流转的进一步深化以及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但是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的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存在隐蔽性“农地非农化建设”之嫌,农民难以充分享受农地规模经营的收益等.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规范农地流转行为,允许农民的股权流转和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等措施来解决. 相似文献
88.
农村土地政策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向前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客观情况的改变,它的积极有利方面的能量逐渐释放完毕,消极影响逐渐显现。土地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三十年不变,固然让老百姓能够放心生产经营, 相似文献
89.
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我国城市用地制度的一大创新。现行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在融资方面存在着一些缺陷 ,实行土地证券化是顺利推进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一种最佳选择。但是应当注意在我国城市土地收购储备证券化融资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90.
论新型农地权利名称的创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权法视角看 ,在农地权利物权化过程中 ,继续使用深具债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名称 ,不仅不科学 ,而且还会给物权体系的协调性造成损害 ,从而妨碍有中国特色的物权体系的创设。为此 ,应当创设新型的农地物权名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