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0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1612篇
劳动科学   59篇
民族学   97篇
人才学   101篇
人口学   41篇
丛书文集   1555篇
理论方法论   259篇
综合类   3324篇
社会学   1179篇
统计学   282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40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74篇
  2014年   783篇
  2013年   549篇
  2012年   646篇
  2011年   695篇
  2010年   655篇
  2009年   787篇
  2008年   715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344篇
  2005年   369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经济结构是构建政治体制的基础,中世纪的西欧社会经历了三次大的拓荒运动,不仅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农业经营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促进了庄园制的解体。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形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城乡之间的联系加强,货币成为社会中个体之间的联系纽带,保证这个联系纽带的是与时共进的议会制度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西欧封建的个人联合的政体走向了绝对主义王权。  相似文献   
932.
桂胜  陈山 《河北学刊》2020,40(3):162-167
张涛、王春蕊《中国扶贫开发成效、创新与展望》一文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开发经历了四个阶段。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践中,全国各地通过实践推出了多种扶贫创新模式。并认为,后脱贫时代中国贫困治理工作将面临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从"帮扶"到"自我发展",从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到民生保障提质升级的新特点,需要在城乡一体化治理框架下创新和形成后脱贫时代的贫困治理路径。高中建、李长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地意识建构研究》指出,新时代农民的土地意识开始向多元化发展。重新审视农民土地意识现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建设布局中,建构以国家意志为主导的土地政治意识、以生产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土地经济意识、以大地母亲思想为灵魂的土地文化意识、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前提的土地社会意识、以协调发展为基础的土地生态意识,对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发展的未来考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桂胜、陈山《乡村振兴中村落民俗文化再造空间传承模式之认识》指出,构建村落民俗文化再造空间传承模式是持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现有的村落民俗文化再造空间存在着非遗小镇、民俗文化节、风情旅游区等若干传承模式,显示出重构...  相似文献   
933.
土地流转是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前提,对于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大意义。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经济社会学和情感社会学的视角出发对土地流转困境进行考察,发现当前中国农村土地流转面临的多重困境与农民对于土地的功能依赖与情感依恋紧密相关。亟需以"土地依存"为基础构建一个引导土地流转的新型理论分析框架,融合农民对于土地的功能依赖和情感依恋。农民的土地依存强度决定了人们的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动,土地依存强度与土地流转意愿是负相关的关系。因此,有必要从收入、就业、保障三个方面替代农民对于土地的功能依赖,并在土地流转之前、流转之中和流转之后三个阶段进行必要的情感治理,通过推进原则、推进措施和抚慰策略三个方面的情感化来弱化农民对于土地的情感依恋,进而推动土地流转,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934.
李岩 《创新》2009,3(12):30-33
目前中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突飞猛进的时期,非农用地的需求不可避免将进一步增长。不仅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保证建设用地需求与耕地有关,其他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在耕地转移的过程中反映出来。面对诸如此类的问题.土地行政管理如不能统筹各种关系,就会陷入顾此失彼的境地,一切症结也正在于此。这里主要谈一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和“统筹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两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35.
936.
《物权法》颁布后,我国独特的物权变动立法模式正式确立。《物权法》也首次不区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种类而统一规定——在承包合同生效时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这样使得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变动具有特殊之处。通过比较的分析方法发现,由于两种土地承包经营权有着天然的不同之处,其设立的情况也有所不同,所以法律还是需要根据不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类型进行不同的法律调整。另外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登记的效力在学界也存在着争议,通过案例分析,主张法律应规定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登记对抗的效力,同时也应完善细化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异议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937.
翟京襄 《南都学坛》2020,40(6):14-19
两汉时期是我国土地买卖、土地兼并较为严重的时期之一。早在西汉初年,封于南阳郡酂县的萧何(相国)就有强买、贱买当地农民土地和房屋的不良记录。东汉时期这一现象较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南阳出土的东汉建宁四年周世雅买地和瓦宅券,从一个侧面证明了这一现象之不虚。关于买地券的性质,国内外学术界有较大分歧。一说所有汉代买地券均为"现实生活中的土地买卖文书";一说均"非土地买卖文书本身"。罗振玉则认为所有买地券分为两种,一种为"买之于人",一种为"买之于鬼神"。根据周世雅买地和瓦宅券买地与瓦宅两项内容分析,此券属于罗振玉说的"买之于人"。它真实记载了东汉建宁四年(171)周、郭两家在宛县进行的一次土地、房屋买卖交易,填补了此前南阳无买地券出土的空白,这对于研究东汉后期土地买卖、土地兼并,乃至封建土地制度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因其出土于墓室之中,故此券还有买主死后墓地所有权同生前一样拥有而不应被侵犯之意,亦即"买之于鬼神"。券文用成熟的隶书镌刻涂朱,也为后世留下了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资料。  相似文献   
938.
本文在认真调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以土地储备制度为出发点,结合实践经验,对土地储备融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通过对财政拨款、出租和出让土地收益、其他社会资金等几种土地融资方式的权衡,分析了我国在土地储备融资工作中的利弊,提出了土地证券化是土地储备融资方式的最佳选择这一基本论点。  相似文献   
939.
古代以色列民族律法观念下的王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以色列民族君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有限君权"。这一特征与以色列民族古老的律法观念传统有着密切关系。在以色列民族的传统中,律法来自耶和华的启示,具有神圣性。国王则与百姓一样,是律法的遵行者,本身并不具有神圣性。"君权神授",而且其权力被认为是耶和华出于百姓现实需要的一种宽容,而不是一种必然。这一传统认识的长期存在,是以色列民族立国后长期存在的以氏族部落制度为基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所决定的。正是这一根本原因,使得以色列民族君主制度的历史上,不可能出现拥有绝对权力的国王,也为"申命派"史家和先知们对民族诸王的评判奠定了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940.
东北作家群的东北情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由于独有的生存和创作经历,东北作家群的作品呈现出地域文学特色,这种地域文学特色除了在题材、主题和审美追求等方面表现出共性之外,还表现在一些特有的东北情结上,这些情结或隐藏或凸显,总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东北文化气息的感染,文化意蕴已经作为内化了的创作驱动力在作家创作和作品文本中表现为地域情结,这些情结无疑为读者提供了极具地域风情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