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123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187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寻找圣人     
1947年,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贝里奇到开普敦巡视工作,在卫生间里,看到一位黑人小伙子正跪在地板上擦水渍,并且每擦完一块地板,就虔诚地叩一下头。贝里奇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何如此?黑人答,在感谢一位圣人。  相似文献   
82.
面孔     
《东西南北》2011,(15):8-8
潘基文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潘基文在连任联合国秘书长后的就职宣誓中,援引了中国哲学家老子的这句话。他说,要运用这种不朽的智慧,在百家争鸣的思想中,找到行动上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83.
中国圣人神话原型新考——兼论作为国教的玉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一个以玉为神圣的大传统。玉在史前宗教时代,就象征着永生。这个符号体系比文字书写传统深远得多。在中国本土宗教和神话里,第一关键词不是"神",而是"圣"。儒家建构的圣人崇拜,成为中国最大的神话。圣人以玉器为符号标志,由此线索入手,可以将儒家背后失落已久的传统还原出来。  相似文献   
84.
程颢和程颐直承孔孟为己之学,成为真正以人文世界为主体、道德修养工夫为主导的先驱者。二程认为,通过涵养省察可以掌握圣人之道,调和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优入圣域并获得内心快乐。立基于此,二程的文艺观念着眼于"有德者必有言"的儒家先训,又以"学以至圣人之道"为宗旨,重在体味和涵泳,最后的归宿是人的诗化。二程有意忽略或排斥文艺的表现形式和审美功能,实际上是提供一种道德诗学的发展方向:突出文艺本身的现实取向和人文理性,展现人们对宇宙和人生的独立思考,在涵泳天道、体察性理的过程中表达淑世情怀。  相似文献   
85.
柳宗元“天人不相预”的哲学思想,发展了唯物主义的天人观,认识到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打击了当时盛行的神学目的论、因果报应说和各种世俗迷信,为人类从自身角度总结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86.
董仲舒的认识论和经学解释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董仲舒的认识论有一个从认识外在事物转向认识圣人所制“名号”的过程,其最终结果是把认识论从属于政治学,强调以“名分”治国。董仲舒的很多政治、伦理思想渊源于先秦儒学,但他在解释先秦儒家典籍时并不拘泥于书本,而是通过自己的解释方法去发掘原典中的“微言大义”,实现了传统思想的适时转化。  相似文献   
87.
石磊 《船山学刊》2012,(1):79-82
传统对生知的解读忽视了儒家的信仰维度,没有充分揭示生知的内涵。生知与儒家的圣人信仰和天道信仰密不可分。生知、学知的划分表面上是区分认知资质,实质上是以先天离天道的远近来确立圣人的神圣级别,而生知之圣在这个阶位体系中居于顶端,具有最高权威和神圣性。生知与性善论之间存在必然关联,在荀子性恶观和天人相分的背景下,只能产生圣人学知的观念。  相似文献   
88.
管子哲学不离时代精神的核心话题——道德之意,这是对殷周以来天命话题的哲学度越。道德之意在西周侧重于以德配天的德,春秋战国侧重于道。《管子》打破道家强调天道自然、儒家突出人道有为的局限,讲道是天、地、人三道的和合,又是无始终、大小、内外、形为的和合,道的核心特性是虚无无形谓之道。道虚无无形有其可能世界的理想价值,也有其生存世界的效用价值。道作为社会伦理道德与别上下、明礼义的和合,以礼义廉耻四维为立国之本。四维作为伦理价值的道德行为规范与道德意识的准则、外在的礼义之行与内在的廉耻之心,是互渗、互补、互济、互涵的。《管子》书融突儒、墨、道、法思想而和合为管子学派独特的思维逻辑,又与此四家异,如管子尊四维而不轻法治、与儒家分别等。  相似文献   
89.
北宋张载,以其天地人三才通贯为一的宏大视域,重建了易学的话语系统,推出了横渠易学.借助于《易》,人们应领会到圣人之《易》、天易、宇宙大家庭之易与由我书写之《易》四重“易”的厚重底蕴.圣人之《易》,即经典文本《周易》经传,它涵括后三重“易”.天易,即造化本身,据之可探究性命的奥秘.宇宙大家庭之易,昭示因性命赋予与禀受的关系,大千世界事物间,所具有的内在深层大宇宙亲缘.由我书写之《易》,即直面宇宙大家庭,基于自身对三才中“人”的直接承当,以己独特人生历程为活生生符号文字而书写成的《易》.易学由此得以深化.其中所贯穿的,就是士人当仁不让于圣贤与王者的生命主体精神,这正可成为当今民族复兴的莫大助力.  相似文献   
90.
刘伟 《民族论坛》2007,(4):40-41
<正>石与火共同揭开了人类文明的序幕,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圣人“隧人氏”便是以石来钻木取火的。《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记载:春秋人风胡子曾概括史前至春秋时的历史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