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8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229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191篇
人才学   61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925篇
理论方法论   214篇
综合类   1799篇
社会学   265篇
统计学   5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29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243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992.
993.
994.
在中国山水画的主流传统中,是以笔墨系统为中心,追求其笔墨精神的书写和绘画技法的运用的。在其山水画发展主流的传统中,云南具有边陲文化的独特性。少数民族文化的多元与山水地貌的多样性使云南呈现出异域的文化个性,作为文化呈现形态的艺术在其文化滋养下呈现出地域性的风格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云南山水画出现新的生机与活力,不断凸显其地域的魅力特色的同时,也在追求笔墨语言及形式的更新。在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双重情境中,云南山水画家在继承和创新中摸索实践,不断地进行笔墨语言的探索及笔墨精神的追求。  相似文献   
995.
汉武帝时,征收盐税形成一套完整的基本原则,就是:政府控制经营,盐税纳入价中,实行高价重征。这套原则被后代继承,维持很久,影响深远。关键词  相似文献   
996.
黑土地域文化建设对于城市居民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其物质制约机制是塑造文明素质的基础;其动力机制是塑造文明素质的推进器;其价值导向机制是塑造文明素质的定位器;其制度整合机制是塑造文明素质的关键;其教育训练机制是塑造文明素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97.
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赋存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发展基础。河南文化旅游资源所属类别主要分为文化景观资源、文化风情资源和文化艺术资源。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具有历史悠久、种类齐全、数量众多、品位高尚、多种资源相互融合的地域特点和优势,主要可分为静态文化旅游产品和动态文化旅游产品两大类。进一步从更高层次上实现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及其社会服务功能,对于河南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98.
《社科纵横》2015,(7):136-140
金代山东地区文化昌达,人才辈出,但因军事、政治、经济与文化走向因素影响,山东文士不断经历着空间的流动与变化,体现出该群体空间流动性大,崇圣、重理、轻死及重视教育、注重乡土观念和发展家族文学等地域特色。区域教育发达、文化多元的良好求学环境和深厚的文士阶层基础及文士们强烈的爱国爱家使命,是山东文士地域特色形成的重要推动力,而不同时期外地文士的交游与回归,又一步推动了该地域特色的形成。深入探讨该群体的地域特色及成因,必将对金代与山东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有所启迪与推动。  相似文献   
999.
《东岳论丛》2016,(7):78-84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我国文化旅游的蓬勃发展,文化旅游资源的挖掘与开发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影响我国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因素,将我国现有文化旅游资源归纳为传统型(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和人文活动类)和非传统型文化旅游资源(文化创意类和商务会展类)。根据资源的地域分布特征,进一步将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划分为四类主要文化旅游区域(遗址遗迹类旅游区、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区、人文活动类旅游区和综合类旅游区)。最后探讨了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建议,以推动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姚玮洁 《东西南北》2014,(18):68-69
2014年6月末,陈宪忠回国了。这个当过15年兵、在伊拉克生活了整整30年的中国人,已经习惯了这个国家从未间断的枪炮声,"就当放鞭炮。"对于他在当地的坚持,新华社2007年曾报道说:"陈宪忠目睹过哄抢、枪袭、爆炸、绑架,但是他希望在伊拉克有所作为的志向似乎一直没变。"不过,在2014年伊拉克的新一轮动荡中,陈宪忠最终决定离开。自从1988年两伊战争结束,在伊拉克的中国人随着接连不断的战乱,像候鸟一样在亚洲的两端往来。20多年过去了,参与这种迁徙的中国人越来越多。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