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3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30篇
管理学   225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83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13篇
丛书文集   762篇
理论方法论   134篇
综合类   1978篇
社会学   131篇
统计学   6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0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隆务昂索系隆务河流域最大的土官,本文对其由来和传承历史进行了考证和推理分析。  相似文献   
102.
中国多民族"混居"自治区域权利样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民族“混居”自治区域的各个民族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历史文化也存在差异,对权利的理解和要求必然有所不同。过去我国对多民族“混居”自治区域往往重点关注政治权利的发展,对经济等权利的发展重视不够;同时多强调民族权利的共性,对各民族之间的权利差异有意无意给予回避,导致人们的权利意识发育不良。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民族“混居”自治区域的权利意识必定增长,由此也会带来权利资源的严重短缺,并引发各民族之间的权利冲突。多民族“混居”自治区域具有特殊性,其权利也应有其特殊的内容,它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03.
104.
群众路线的认识论是交互认识论,强调了“干-群”双主体之间的对等性、互动性和主体性原则,因而彰显了群众的主体性地位,摒弃了主客体对立的认识论思路,是历史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与本体论、辩证法上相一致的表达。通过交互认识,领导与群众形成共同知识与共同信念,在一个不断信息更新、信念修正、信息域和知识域增大的动态过程中,实现领导与群众的利益与责任的一致、手段与目标的一致。  相似文献   
105.
农民工能否落户城镇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重大的现实影响。利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性因素两方面对农民工的落户城镇意愿进行了探讨。实证研究发现:社会保险状况及学龄子女是否在本地就学会显著影响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表明制度性因素的重要;从社会网络视角来看,基于传统的先赋性场域网络如亲属网对农民工的落户意愿无显著影响,而基于现代社会的自致性场域网络如朋友网、行政组织网、工作同事网则显著提高了农民工落户城镇的意愿。  相似文献   
106.
法定证据种类的传统解释应当受到质疑。传统解释选择了一种“大诉讼”场域的解释视角,将证据保全资料与被保全的证据视为同一证据种类。这种观点模糊了不同证据种类之间的逻辑界限,导致人证类证据难以确定,助长了刑事审判证据运用的书面化、电子化现象,并使当事人一方形成的证据保全资料无法取得证据资格。要想突破传统解释面临的困境,必须将解释的视角转向审判场域,在修正证据种类概念的基础上,重新界定证据保全资料的证据种类与证据地位。  相似文献   
107.
经济学时间框架是一定经济学思想体系所依赖的时间背景条件,它限定着相应逻辑分析的解释边界。古典经济学的时间背景包括历史时间和作为资源的时间,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时间背景是机械力学的静态时间,演化和新制度经济学的时间背景转变到热力学与进化论交集的时间,而目前仍存在的尺度缺失制约着经济学的时空分析能力。作者认为,经济学应该学习借鉴相对论和社会学的时空观,补充构建基于即期相对时间并结合经济时空场域的新一代分析框架。新框架有利于经济学在分析现实世界中选用更合适的逻辑时间概念,突破传统静态分析范式,从只聚焦于均衡时点转变到真正关注过程。同时,放松过于严格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条件,更好地达成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8.
由于螺杆泵几何结构及流体流动状态较为复杂,其压力分布和速度等特性很难用数学解析法来分析计算。本文利用参数化设计模块建立双螺杆泵Q形对称型螺杆三维模型,构建双螺杆流道的流场分析模型,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得出了双螺杆泵流道内压力场和速度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流体在流道中的流速分布具有规律性,整个流道的流场速度高低交替变化,在螺杆与衬套间隙处的流动为层流,螺旋面接触区内的流动为复杂的湍流,离螺杆啮合区近的螺旋槽内易发生涡流。本研究结果对于了解双螺杆泵螺杆工况下的性能情况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9.
认知语言学通常把拟人视作最典型的本体(实体)隐喻,称为拟人隐喻,从而认为隐喻和拟人都是基于体验性和相似性的源域向靶域的映射。在认同隐喻和拟人都是不同概念间跨域联结的心智模式基础上,本文提出:隐喻是喻体(源域)向本体(靶域)的静态映射,本体、喻体在字面上兼具;而拟人是将本体融合在拟体中,非人本体被活化在拟体人中,并不显现,源域中拟人之体代其行事,从而得出结论:拟人是基于“转喻人”的隐喻。  相似文献   
110.
村治困境的生成与疏解,与乡村社会治理结构中的关系和支配机制密切相关。回溯乡村治理研究的学术进路,制度主义、国家与社会关系、类型化等视角下的诠释路径业已繁复,而在治理主体与治理规则上的核心分野依旧未能完整揭示乡村治理的内在逻辑。作为一个调和性分析框架,乡村治理场域概念提供了足够的背景性知识(制度逻辑和文化规范)用以框定既有争论的界限、环境和形式,搭建理论对话的桥梁。通过对华北平原丰村的经验观察,选取了某一村治阶段四个独立而又前后相继的事件,从场域脱耦和场域叠合两种场域互动形式出发,分别审视发生在乡村政治场域和社会场域事件的矛盾生成和化解的机制过程,标明场域互动的形式特征。在此基础上,指明治理场域概念的开放结构可以有效调和理论之间的张力,为理解不同类型的乡村治理形态带来一个可资比较的结构性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