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79篇 |
免费 | 104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2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108篇 |
人才学 | 93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609篇 |
理论方法论 | 250篇 |
综合类 | 4807篇 |
社会学 | 481篇 |
统计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55篇 |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115篇 |
2019年 | 109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190篇 |
2014年 | 424篇 |
2013年 | 385篇 |
2012年 | 584篇 |
2011年 | 667篇 |
2010年 | 583篇 |
2009年 | 559篇 |
2008年 | 515篇 |
2007年 | 451篇 |
2006年 | 338篇 |
2005年 | 344篇 |
2004年 | 357篇 |
2003年 | 271篇 |
2002年 | 254篇 |
2001年 | 249篇 |
2000年 | 184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张大为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251-255
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张力关系中展开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先锋诗歌观念的重要走向之一。这样的走向当中包含了对于诗歌观念与诗学理论的较为复杂的思考,而西方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理论话语在提供其强大的思想动力与观念支持的同时,本身也不同程度地处于被偏离与改写的过程中。这有可能指向某种本土化观念建构与诗学话语的独立和对于当代诗歌的历史本质的深度把握。 相似文献
172.
程羽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80-88
用典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特征,早在先秦时代已开始萌芽,当时的用典以直接引用为主。春秋时代的赋诗奠定了以切合情境为主导的用典原则。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用典超越了径引成语与史事的阶段。随着成熟的文人诗出现,用典从“套语”中挣脱出来,典故与原文语境的关系也变得密切。诗人由“引事”而“用事”,致力于以自己的语言运化典故,使其成为作品的有机部分,用典水平成为衡量诗歌的重要指标。典故并不是封闭的“资料库”,而是能通过衍生、扩展、转移等方式与时俱进的有机系统,使古典诗歌长久保持活力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3.
周玉萍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2-76
诗歌创作中语言变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前景化是诗歌创作成败的关键。从文体学理论的语言变异及前景化视角入手,对卡明斯的经典诗歌"Love is more thicker than forget"中的五种语言变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卡明斯诗歌的语言变异特征及其前景化效果,进而加深对诗歌思想内涵的理解与领悟,深化对诗歌前景化实现模式的认识和运用,为进一步构建诗歌分析模式、拓宽诗歌研究领域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4.
彭焱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49-51
艾米莉·狄金森是与沃尔特·惠特曼齐名的美国著名女诗人。本文选取了狄金森的两首经典诗歌"暴风雨夜"和"篱笆那边",从标点符号、语法、韵式、修辞手法、遣词与诗歌风格等方面比较了狄金森诗歌的两个汉译本:江枫译本和蒲隆译本。文章指出了两个版本各自的特点,即:江枫译本简约、内敛而稍显生硬、机械;而蒲隆译本流畅,但略失之于简约。 相似文献
175.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47-149
意象是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的生命。由于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原文作者省却的意象需要读者根据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对原文的理解进行还原操作,以达到与读原文作者相似的感受。从接受美学角度来看,意象补白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6.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20,(2):62-68
奥克塔维奥·帕斯的长诗《太阳石》的内部线性发展、回环复沓与诗意自由放射的互为一体,是此诗结构形式极具独特性之所在;综合的瞬间艺术是时间性与空间性的融会,是《太阳石》的核心诗艺之一,是诗人复活神话、历史与人道的魔镜;帕斯综合运用蓄意悖谬、细节刻画等技艺,使《太阳石》成为一种黄钟大吕般的祷辞,向着永恒的生死女神和茫茫的人世苍生发出古老而宏大的"另一个声音"。虽然帕斯自己认为"对现代性的寻求是一种返本归源",但这种逆向回溯本质上不是对诗歌现代性的反拨,而是借道现代技艺寻找诗歌之根、人道之本,是对诗的现代性的固根与丰赡。带着这个理解,去深入品味该诗的结构、瞬间艺术及其人道主义精神内涵,或可获得更多、更具体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7.
王佳英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
E.E.卡明斯是20世纪美国现代实验派诗歌的开拓者和杰出代表,其诗歌创作行断意连.他独特的建行方法、标新立异的模式和风格使他成为视觉诗的代表,他所创作的诗歌具有“画诗”的美誉.本文将依据陌生化和神话原型分析理论深入细致地分析《正是春天》这首诗,充分领略这位标新立异的诗人如何将其立体派绘画思想融入这短短的诗篇之中,利用陌生化原则和神话原型使诗歌呈现出完美的春天图景. 相似文献
178.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21,(1)
少数民族诗歌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族身份、语言、题材则是界定少数民族诗歌本体属性的三项基本要素。20世纪50年代以来,少数民族诗歌本体属性的确立经历了学界复杂的论争与阐释过程。在民族身份、语言、题材的限定之下,无论是少数民族人民集体或个人创作的口头诗歌,还是书面诗歌,它们都具有明显的民族和地方文化共同体的书写和阐释特征。近代以来"民族"被赋予了政治共同体的内涵与意义,少数民族诗歌创作也在原来传统的血缘、地缘及精神共同体价值的基础上,产生了具有近代政治共同体特征的中华文化共同体、"民族-国家"共同体及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等价值,并生成了少数民族诗歌凝聚、铸造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构意义。 相似文献
179.
180.
周忠浩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73-75,87
北岛在《时间的玫瑰》一书中所体现出的诗歌翻译观可以概括为以知音的身份进行细读的翻译理解观,以及用纯粹有力的语言重塑节奏的翻译表达观。北岛的诗歌翻译观属于表现的翻译观,与传统的再现的翻译观有根本的区别。认识并尝试建构表现的翻译观对于解决当下关于诗歌翻译的争论、建立良好的诗歌批评机制、提高译诗质量都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