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45篇 |
免费 | 140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2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108篇 |
人才学 | 93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606篇 |
理论方法论 | 249篇 |
综合类 | 4803篇 |
社会学 | 480篇 |
统计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113篇 |
2019年 | 109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190篇 |
2014年 | 424篇 |
2013年 | 385篇 |
2012年 | 584篇 |
2011年 | 667篇 |
2010年 | 583篇 |
2009年 | 559篇 |
2008年 | 515篇 |
2007年 | 451篇 |
2006年 | 338篇 |
2005年 | 344篇 |
2004年 | 357篇 |
2003年 | 271篇 |
2002年 | 254篇 |
2001年 | 249篇 |
2000年 | 184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房芳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4):85-88
拜伦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崇尚自由,赞美自然。拜伦作品深情地歌唱自然,呼唤人类回归自然,从自然中汲取精神力量,蕴藏着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942.
高文强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1(1):133-136
魏晋是一个"哲学时代",哲思对文学的广泛影响是我们研究魏晋文学时不应回避的,只有客观公正地对待这一影响,才能正确理解魏晋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本文拟从这一视角,对东晋诗歌哲理化之特征、成因、影响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943.
金朝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4):14-17
《贝奥武甫》所反映的时代 ,是盎格鲁撒克逊地区尚未归顺基督教的时代 ,但诗中已经流露出朦胧的基督徒意识。基督徒意识与世俗英雄主义精神的同现 ,反映了日耳曼古老的文化传统与新兴的基督教文化的撞击与融合。贝奥武甫的形象便是植根于这一复杂的文化背景中的英雄 ,因此 ,相对于希腊史诗中的英雄 ,贝奥武甫的形象更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 ,体现了欧洲史诗中英雄形象的发展 相似文献
944.
王永生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2-24
李贺诗歌以“奇”、“诡”、“怪”著称,而他诗歌中的童话色彩及其内蕴往往为人忽视。李贺善于把历史典故、传统文化当作心灵化了的素材,从童话艺术思维这一角度加以审视、分解、重组,并适当融入时代生活与时代意识,在传统与童话二者之间巧妙完成了异乎寻常的审美独创。 相似文献
945.
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扭曲:诗歌翻译之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8(3)
意象是诗歌的生命,当意象涉及到某种文化的深层意蕴,这个意象就成为文化意象.在诗歌翻译中,对原作的文化意象进行任意取舍或扭曲都是不当的.对原作物象的尊重才是诗歌文化意象翻译的正途. 相似文献
946.
虞山二冯诗歌评点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寅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
明末清初的虞山二冯是清代诗学走向学术化和专门化的开风气者,清代诗学研究者对二冯诗学的渊源及宗尚虽已有一些研究,但二冯诗学的学术特征,即从文本的校勘、辑佚、考订入手,由文本研究推广到诗史研究,通过诗史研究和选本评点来表达自己的诗歌观念的方式,尚未被触及。本文从二冯批点的《才调集》《玉台新咏》《西昆酬唱集》《瀛奎律髓》等选本入手,论述了二冯在校勘、整理古代诗歌文献方面的贡献,同时分析了二冯诗歌批点的特征,对二冯诗学的学术特点及其对清代诗学的影响做了初步的揭示。 相似文献
947.
在共和国成立的最初 10年中 ,时代的光明和对未来的向往形成了最大的权威话语系统 ,而这也就促成了主观拥抱现实的诗人们抽象想象式的自我表现。胡风、田间、贺敬之、郭小川等的诗歌创作 ,从梦幻般的生活想象到生活的抽象化与激情相交融中的诗性阐释 ,体现出了这一时期浪漫主义诗歌审美内涵的构成与演变。他们的诗用时代权威话语所赋予的“现实规范”和浪漫主义艺术策略相融合 ,呈现出独特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48.
随着世纪之初,中国诗坛理论研讨和创作新质的出现,“诗歌与道德伦理”这一古老的话题,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诗歌道德伦理”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话题为何要在这一时期出现?它是如何接续以往的诗歌历史并浮出历史的地表?为了能够将这一现象进行更为清晰的分析,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我们相继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任教的老师,以及曾在中心就读的博士,开展了一次关于“诗歌道德伦理”话题的研讨。其间的文章,除了以直接切中论题本身的方式展开论述外,还包括诸如诗歌道德的承担及其层次内涵,以及在回顾新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诗歌与道德”的现实意义,等等。我们期待这些文章在较为全面地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前提下,将此问题的研讨导向一个更为广阔、深入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949.
赵国祥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93-94
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用分行押韵的形式,富有音乐性的语言,发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集中反映社会生活,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鉴赏是指人们通过特定媒介与艺术形式,逐步获得对作品的具体感受、体验、欣赏和鉴别的精神活动。简而言之,是指鉴赏者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作出审美判断的一个审美认识过程。诗歌鉴赏既有文学鉴赏的基本特点,同时由于诗的本质所决定,又有自身的特殊规律。一般而言,诗歌鉴赏主要有四个基本环节,即:理解诗的语言,把握诗的形象,体会诗的意境,品鉴诗的趣味。 相似文献
950.
李志元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2):74-81
中国当代诗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949年到1976年的集体化写作阶段,1976年到1989年的群体化写作阶段,1989年至今的个体化写作阶段。每一阶段的诗歌写作在题材、主题和表达形态等方面都形成了各自的特征。当代诗歌的发展进程表明,诗歌写作不仅可以见证时代的精神状况,而且可以有效地参与时代的精神建构,其历史演变既受制于具体的文化语境,同时也是社会意识形态与诗歌话语实践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