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67篇 |
免费 | 107篇 |
国内免费 | 6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2篇 |
劳动科学 | 4篇 |
民族学 | 108篇 |
人才学 | 93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606篇 |
理论方法论 | 249篇 |
综合类 | 4803篇 |
社会学 | 480篇 |
统计学 | 1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54篇 |
2022年 | 74篇 |
2021年 | 110篇 |
2020年 | 113篇 |
2019年 | 109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83篇 |
2016年 | 123篇 |
2015年 | 190篇 |
2014年 | 424篇 |
2013年 | 385篇 |
2012年 | 584篇 |
2011年 | 667篇 |
2010年 | 583篇 |
2009年 | 559篇 |
2008年 | 515篇 |
2007年 | 451篇 |
2006年 | 338篇 |
2005年 | 344篇 |
2004年 | 357篇 |
2003年 | 271篇 |
2002年 | 254篇 |
2001年 | 249篇 |
2000年 | 184篇 |
1999年 | 87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981.
982.
当前,网络诗歌的多数研究者,提到了一个共同的诗歌现象:江湖化。这既是学界对此的敏感,也是"诗江湖"确实已经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诗歌话题和重要现象。本文拟探析"诗江湖"的界定和表征,期待引起对该话题更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83.
叶琼琼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4):68-75
反讽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意味着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世界观。不同层面的反讽给穆旦诗歌语言带来了不同的形态:修辞反讽形成了所言非所指的语言形态;浪漫反讽形成了含混多义的语言形态;新批评反讽与后现代反讽则形成了穆旦诗歌语言知性特色。穆旦对反讽这种现代诗歌语言形式的借鉴与创造,从创作而言,生发出诗歌内部的矛盾张力,丰富了诗歌的外在语言形式;从哲学层面来说,使中国新诗在现代性的构置上与西方最前卫的现代派诗歌形成了对接。 相似文献
984.
近代诗歌与先前时代诗歌相比,纪实性更加明显。诗人“诗史”意识普遍增强,诗作更具有“诗史”品格。诗歌叙事越来越切实细致,篇制不断膨胀扩大。得益于近代传媒业和和通讯业,近代诗歌对事件的纪录更加客观、全面、快速。 相似文献
985.
在把综合性明确提升为写作立场和抱负的现代主义诗歌写作中,除内涵意蕴、表现方式体现出直接、明显的综合性外,审美特质也具有综合性.通过日常性诗意与超常性诗意的综合、“有我”与“无我”的综合、悲剧性与喜剧性的综合等,可以对现代主义诗歌写作审美特质的综合有所体认. 相似文献
986.
纪弦的创作风格形成于"大陆时期",这个时期的诗歌在其一生的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纪弦也是在穆旦之前身体意识最为鲜明的中国现代诗人,他的诗中还蕴含着深邃的"存在之思",身体意识与"存在之思"在诗歌中水乳交融。一方面,他把身体从某些新月诗人的颓废中提升起来,使之饱含着形而上的精神,成为"诗性身体"。另一方面,他又将深邃的"存在之思"与鲜活的身体融合,踏出了一条通过身体探寻存在的道路。 相似文献
987.
仓央嘉措诗歌在英语世界的译介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滥觞阶段(1906—1930年),特征表现在译者多为英国早期带有殖民者身份特征的藏学家,他们的译诗多出现在藏学著作的相关章节或是附录中;初步发展阶段(1930—1969年),其特征为译者身份局限于西方的藏学家,全译本、单行本开始出现,翻译与藏学研究密切相关;多元发展阶段(1969年至今),表现为更多译本的涌现,译者身份的多样化,诗人翻译家开始涉足其间,翻译与英语诗歌创作开始发生关联。 相似文献
988.
元代特殊社会形态下,游牧文化与中原传统农耕文化在冲击和融合中形成二元消长之态势,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诗歌,诗人群体成分复杂,诗歌内容异彩纷呈,诗歌重实用功能,两种文化的交融碰撞给传统诗歌注入了新的质素而具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989.
中英文特殊诗体的对比--书写形式变异的英文诗与中国的回文结构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廉运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2):61-64
诗歌一般拥有新鲜的、独特的想象、又常被说是“带有音乐性的思想”,而且语言特别优美和精练。比喻、象征等手段用得多而巧妙。但是在视觉方面,诗人也有所创新。这表现在书写形式变异的英文诗和中国的回文诗。本文通过分析麦克高夫和卡明斯的两首英文诗,以及苏轼等人的回文诗,探讨中外诗人力图通过书写形式的安排,从视觉方面展现诗歌的魅力。 相似文献
990.
郑成志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5(2):15-18
面对20世纪中国汉语诗歌的发展演变,不同的研究者有着不同的叙述。王光明认为20世纪中国诗歌是一种在“现代经验”、“现代汉语”、“诗歌文类”三者的互动中展开凝聚和建构的文类。王光明的《现代汉诗的百年演变》与众不同的是,他能融合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于一体,结合中国的现代经验、现代汉语、诗歌文类的现代性寻求,重构百年来的汉语诗歌的变迁历史,为诗歌史的写作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