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3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139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221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墨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其学说博大精深,包括政治思想、社会理想、哲学思想和逻辑命题,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本文以为人道主义是墨子思想的精髓,爱无差等的思想贯穿其学说的始终,他以是否“中万民之利”为衡量社会、君臣言行的最高准则,主张社会平等、人格平等,反对等级森严的封建宗法制度。  相似文献   
72.
墨子》前七篇的作者,今人多倾向于它们是墨家后学所作。本文认为《墨子》前七篇基本为墨子自著,它就是学术史上向来没有落实的所谓"墨经"。这对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墨家学派的本来面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墨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提出了兼爱、节用等十大纲领,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育思想。墨子的德育思想博大精深,为学生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内容、教育原则和方法,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孙以楷 《唐都学刊》2001,17(4):56-59
墨子的里籍问题是学术界争论很久而未决的问题。客观地综合争论各方的观点,可以对墨子的出生、成长、墨学的兴衰过程以及墨子的晚年,得出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墨子生于鲁,长于鲁,学于鲁,其学说学派成于鲁,兴于鲁,中老年时曾仕于宋,晚年居鲁阳。  相似文献   
75.
墨子的科技思想不仅闪烁着古代东方的智慧,并堪与古代西方的圣哲媲美,而且具有鲜活的当代科学教育价值。纵观中国的教育,知识至上而忽略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无所不在。学习和效仿墨子科学教育智慧,对于传承我国悠久的科学思想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实现伟大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6.
墨子的思想和行为体现了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兼爱”立足于人的生存权利,从道义与功利两个方面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和关心;“尚贤”立足于社会治乱的目的,要求为社会弱者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维护弱势群体的政治权利;墨子言行一致,舍生取义的实干精神,真正体现了对社会弱者的同情和帮助。借鉴和吸收墨子的言行,对于我们如何扶助弱势群体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7.
墨子以史为鉴的思想非常突出,他以自己所见历史文本及当时广泛流传的古史传说为依据。在充分总结历史治乱盛衷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系统地阐发了其关于治国之本的政治主张和具体的理政方略,这构成其学说的一大特点。墨子在运用以史为鉴的方法说理方面颇具特色,他的以史为鏊的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战国时期,墨家学说在传播中不断得到普及和接受,墨家学派在学术传播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先秦时期的显学。诸侯之间相对独立的政治格局、招贤纳能的社会环境,以及广阔的地域空间都给墨学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通过墨家学者不断努力和灵活多样的传播方式,墨家学说由地域文化上升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并在传播中呈现出独有的特征。墨学的传播对先秦文化和学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9.
义利之争是先秦以来中国哲学的重要时代命题,儒墨对立的一个基本点是儒者喻义不喻利。作为墨学开创者,墨子明确提出尚利思想,认为利就是义,贵义就是兴天下之利。墨子倡导追求利己与利群相兼顾,不偏颇任意一方。在义利观上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探究墨子的义利观,无疑会有益于对墨学义利观的深入研究,同时对于...  相似文献   
80.
20世纪印年代在墨子研究中形成的"出身决定论"观念至今依然存留,这就影响了对其思想形成更为恰当的看法,乃至把"天志"、"明鬼"、"非乐"等主张中的历史进步性因素理解为"狭隘性".抛开时墨子没有确实根据而被认定的"小生产者"出身,则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代独立的士阶层的代表,其历史使命即为未来社会勾画理想蓝图,并付诸实际;这一蓝图具有充分反宗法的理性色彩.墨子"非乐"属于"礼崩乐坏"时期的总体社会思潮,是社会变革在人的观念中的回应.他把"乐"归原为乐之本身,从而以"利害"为尺度,祛除了当时泛滥之乐的各种意识形态之魅,是对氏族、"封建"文化的清算,在推动文艺观念的进步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