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95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119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275篇
人才学   8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383篇
理论方法论   289篇
综合类   3626篇
社会学   436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41篇
  2015年   180篇
  2014年   412篇
  2013年   359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415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390篇
  2008年   588篇
  2007年   357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09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51.
文学风格与作家人格关系问题,古代有 "文如其人"说.从风格与人格、风格与创作个性的关系入手,比较详尽地分析了风格与人格之间存在的种种复杂的对应关系.在审美创造中,风格与人格既有相适应的一面,又有不相适应一面.因此,对于风格与人格的关系应当作具体的考察,不能简单地视所有的风格就是人格的表现.同时,还要从传统思想、文化和历史背景等方面,考察了这一现象在我国产生的原因以及这一命题对我国古代作家的人格修养、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的深远影响. "文如其人"作为我们民族文学艺术创造和文学批评价值评判的一个优秀传统,它强调的是一个民族的某种优秀历史文化、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独特的主体人格精神对文学艺术创造的决定性影响.在当今大众文化泛滥和个人低俗无根写作的语境中,重提这一话题,对于重塑当代作家纯正的人格与文格,重建文学作品优秀的思想道德文化内涵,宏扬作家主体人格精神和确立文学批评的道德评判标准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2.
浅析《伊豆舞女》的创作手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端康成的《伊豆舞女》是以初恋为题材的一部短篇小说,在同类题材的作品中它不落俗套,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小说中带有日本传统文学中所特有的内质美感,洋溢着在平凡生活中所撷取的青春气息。本文试图探究其成为日本近代抒情小说佳作,并被认为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难以超越的典范的缘由。  相似文献   
53.
“雅”文化与“俗”文化是组成我国传统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雅俗的观念一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间艺术的繁荣而进行着转变。雅俗观通过具体艺术元素的表现同样也体现在设计创作之中。正确地看待雅与俗在设计创作中的体现,它应当是设计师对民族文化理解后的一种自然的情感流露。“雅”文化与“俗”文化在设计中所起的作用都是我们应该重视的,在设计中体现文化内涵,追求“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54.
随着新世纪审美文化生态和文学创作面貌的逐步展开,质疑和批评之音也逐渐地增多。从“创作症候分析”、到文学中的“国家形象”、乃至“国家文化安全”,各种全局性问难的论题被相继提出,并引起了价值判断和方向指引甚至截然相反的种种讨论。虽然相关讨论各有其意义,但争论本身就已透露出,到底选择何种背景、何种思路,才能对创作现实给予切中肯綮的阐述与评判,才能透彻地把握当今文学的缺陷与弊端,是一个亟待充分关注和深入探究的问题。正是以这种感受和思考为基础,笔者认为,当前的文学创作让人不满意、不满足而又难以透析的关键在于,除某些…  相似文献   
55.
2005年余华推出了所谓"十年磨一剑"的作品《兄弟》。《兄弟》折射出余华超越以往的决心和宏大叙事的野心,但是作品产生的阅读效果却与余华的初衷大相径庭。本文从余华试图超越但创作乏力两方面分析两者产生悖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6.
海岩是当代最有市场号召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创作持续而稳定,时间跨度达二十多年,每一部小说的推出都造成了轰动效应和流行趋势。本文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试图回到上世纪80年代文学历史的现场,在诸多的比较和选择当中,结合海岩自身的阅历和思维特点,来探讨他以故事为中心的创作路向的个人化定位。  相似文献   
57.
徐琰 《职业时空》2008,4(9):136-136
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是俄罗斯20世纪诗歌史上最优秀的一位诗人。1912年,马雅可夫斯基以其独立特行的风格登上历史舞台,在他短暂的18年创作生涯中,留下了长诗十四首,诗一千三百余首,此外还有许多诗剧、电影剧本、论文、演讲稿等等。他所创作的诗作犹如一簇绚丽的花朵在诗林中绽放,给人以眩目的审美感受。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早已为世人所熟知,评论文章很多,然而学术界对诗人早期诗歌语言和形式创新性的研究还明显缺乏。本文通过梳理学术界对诗人作品研究的不同切八点来探寻诗人早期诗歌研究的新视角,分析论证用形式主义诗学观来解读诗人早期诗歌创作特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8.
宗炳阐发的"含道暎物"与"澄怀味象"是两种感物方式.由这两种感物方式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一种好比哲理诗,一种就像抒情诗,虽然给人的视觉效果不一样,但是,在使人心性灵明上,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应会感神,神超理得"的意义不仅为山水画家提供了一整套技法,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整套寻求艺术精神的方法."神思"是宗炳的二度感物的主要方式,不仅包含"无空间之间隔",而且也包含"无时间之限制",在绘画艺术的创作中作用非凡.  相似文献   
59.
刘凤梧先生(晚年自号蕉窗老人)国学根基颇为深厚,勤于著述,诗词多有佳作.有的咏史怀古,有的托物言志,反映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忧患爱国之情.其作品对于新时期的诗歌创作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0.
“兴会”是我国古代诗学中表示灵感现象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兴会”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反映了古人对文学创作活动的心理特点和规律的认识的逐步深化。“兴会”理论蕴涵着极有价值的文艺创作心理学思想 ,对于我们今天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文学创作中灵感现象的本质与特征 ,进而认识和把握文学创作的心理规律 ,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