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45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232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468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811.
云南省自2003年试行“奖优免补”政策到现在的全面实施,短短两年的时间就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了解此政策的影响以及今后保证其可持续性作用的发挥,本文对“奖优免补”政策在基层中的实施作了一定的调查,并分析了目前实施的情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初步的完善方案。  相似文献   
812.
舒瑜 《民族学刊》2013,4(3):61-69,113-115
康熙年间高奣映所著《鸡足山志》对鸡足山的地理位置、疆域沿革及山水胜景与人物的书写,呈现了清初士人所理解和描绘的山川。高奣映本人独特的身份,让他具有一种"半士半隐"的视角,这种视角呈现在他对山川与府州、山志与方志、在朝与在野、儒家思想与释老之道等多重关系及其互动的书写之中。  相似文献   
8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理论创造和实践创新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初期,知识分子融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传统思想和中国实际。他们带着"士阶层"的旧有意识去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又以马克思主义来反观自身的绅士意识,在马克思主义与士阶层之间,书写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早期历史。瞿秋白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814.
石冬梅 《领导科学》2012,(19):54-55
在三国时期,刘备占领益州以后,统治阶层内部实际上分为五大集团:一是长期追随刘备的元从集团,如关羽、张飞、赵云、糜竺、简雍、孙乾等。二是刘备在荆州时笼络的人才,如诸葛亮、黄忠、魏延、伊籍、蒋琬、马良、马谡、杨仪、廖化等。三是原来刘璋集团中的非土著人士。刘焉、刘璋父子本身是江夏竟陵人,汉末天下大乱,有几万荆州人、关中人先后来到益州,刘焉选其精壮者为兵,号称东州兵。利用这支军队,刘焉消灭了益州豪强王咸、李权等,"以立威刑"(《三国志》卷三十一),刘璋  相似文献   
815.
陈桐生 《文史哲》2008,(3):110-118
春秋末年,支撑商周史官文化的三大支柱——宗教神学意识形态、王官政治宗法系统和历史记载职能都发生动摇,史官文化因此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但在史官文化内部,存在着向士文化转变的机制:战国某些诸子流派可以直接溯源到商周史官系统;商周史官与战国诸子在思想气质上一脉相承;商周史官和战国诸子百家在政治目标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商周史官文风也给战国诸子以直接的影响。孔子师徒在由商周史官文化向战国士文化转变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孔子师徒自觉地以"道"作为他们追求的最高价值,从而将治理天下之"道"成功地从王侯卿士大夫手中转移到士手中;孔子拯救乱世的积极态度为战国士林树立了典范;孔子开门讲学授徒,为战国士文化创造了物质条件;孔门师徒还开创了士人周游列国之风。文化转变带来了说理散文的深刻变革:记载者由史官变为孔门弟子;记载内容由君主卿士大夫言论变为孔子言论;文章由议论现实问题而变为务虚性的文化学术探讨。  相似文献   
816.
论刘备的知人待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势单力薄的刘备能从汉末群雄纷争中崭露头角,建立蜀汉王朝,善于用人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刘备的知人待士很有特点,与乃祖刘邦相较,刘备也更能尊重士人。  相似文献   
817.
明清之际,商业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资本主义的萌芽出现以及新市民阶层的崛起,使得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遭到破坏,出现了"工商亦为本业"的思潮,传统士商关系开始发生巨大裂变.士商渗透、官商融合、弃儒就贾、亦贾亦儒渐成风气,中国特有的儒商精神也在商业实践中日渐形成,在明清社会经济思想文化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18.
刘春玲 《阴山学刊》2007,20(4):55-59
晚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士商渗透是一显著特点。这种现象强烈冲击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社会等级结构,也否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所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对晚明社会风气、封建政权、教育事业和商业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19.
正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指导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确定的CSSCI来源期刊遴选办法和工作程序,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自2013年12月20日起至12月29日止公示了CSSCI来源期刊和收录集刊(2014-2015)目录。本刊首次入选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每两年遴选一次。按照质量优先,总量控制,定量(引  相似文献   
820.
从中西文化交流史上考察,在"李约瑟难题"问世之前,明末清初来华的耶稣会士(传教士)们虽已意识到中国科技文明的独特之处,但也发现了它们相对于西方科技文明的落后性,并分析了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这意味着,在长时段的视域下思考"李约瑟难题"更具有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