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58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18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本文认为,门阀士族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门阀士族促进了这一时期史学的发展,对这一时期史学的内容有着广泛的影响。谱牒学的兴起,纪传体史的发展,人物传纪的发达,方志的形成,都与门阀士族有着密切的关系。门阀士族又使这个时期的史学存在许多历史的局限,影响史学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82.
士族乃汉末魏晋形成的一特殊阶层,他们在晋末大乱时保家护宗、发展势力所凭据的是当时自身的门第。一流高门皆择南迂,次等家族多留北方。乱世分宗,“以冀遗种”,为士族共识,王衍“三窟”用意在此。“门户之计”使留、迁于北方的士族抛弃“华夷之辨”,苦心择人,抓机遇,仕异族,经历坎坷。或正因此,他们比南迁士族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83.
家族教育作为私学的一种形式,在唐代并未衰微,仍有新的发展。本文从家学与家风的方面考察关中士族的家族教育,并侧重指出其强调文学教育的特点,解释了形成此一特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84.
谢庄是一位儒、释、玄兼容的文学家。作为世族门阀之子弟,其肩负着振兴家族、保全家族之重大使命,故而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严肃面对现实,既积极进取又适时“止足”,令自己处于游刃有余的境地。同时,在玄风仍存、佛风正盛的时代文化背景下,他又沾染玄、佛之思想,但此两种思想只是作为调剂品在指导着其人生,并未占据主流。  相似文献   
85.
长期以来,"美学"一直是一个很神圣的词语,似乎涉及"美学"或"审美"问题时总会有那么一点不食人间烟火、超尘拔俗的味道。人们在研究美学或美学史问题时,也往往是从静态的、共时性的角度出发的,不大愿意去追索在"审美"背后蕴含的社会历史原因及其生成过程。而事实上,美学问题也和其他任何社会文化现象一样,都是历史的产物,都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并且发挥着某种社会功能,而且是被依照某种规则建构起来的。在以往研究中,中古美学也有被神化的倾向,诸如"魏晋风度""正始之音""竹林七贤"等等都让人悠然神往。然而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中古美学,我们就会发现,其中也饱含着政治的或意识形态的利益关怀,也有着种种矛盾与冲突。就其主流倾向而言,中古美学体现的是士族阶层的精神旨趣。而士族阶层乃是传统秦汉士大夫阶层的变体,是"贵族化"的士人,对于这个特殊阶层来说,审美意识具有确定其特权身份的重要作用,承担着某种"阶级区隔"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86.
华夫脱 《领导文萃》2014,(12):66-67
正魏晋时非常重视人物的才华和风度,而潘岳恰恰是相貌俊俏,才华出众,按说在官场上应该很容易得到提拔。但他的出身不是高门士族,加之太有才华了,反而让人嫉妒了,结果整整10年,只是在下边县里当个县令什么的,即便挪个窝,也是平调,升迁无路。是什么人从中作梗,硬把潘岳的升迁之路堵得死死的?潘岳认为都是山涛、王济、裴楷、和峤等人捣的鬼。山涛当时是尚书仆射,领衔吏部,然山涛举荐人才的时候,处处受到王济、裴  相似文献   
87.
地域性在南朝历史研究中日益受到关注并被认可,以往对南朝地域性的研究多集中在都城以外的各都督区,事实上南朝的政权也出现地域化倾向。从每个朝代创立之初,即开始步入士族化历程,在程度不断加深中逐步演变为扬州乃至建康的地方政权,亦即当各都督区出现本土化倾向时,建康也走着相同的道路。这一趋势体现南朝政权突出的内向收缩特点,统治基础的转移致政权日益衰弱,在扬州化乃至建康化过程中,帝国已失去了对辖区的统御能力,最终难逃被取代的命运。  相似文献   
88.
唐宋时期的社会变革,在各个社会领域均有不同的表现.门阀士族退出历史舞台,应算是阶层变动中的明显特征之一.崔、卢、李、郑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高门士族,至宋朝时,这些家族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后裔已难以再凭借门阀而“显著”,亦难以像先朝一样以门阀相矜.但是,某些适应宋代社会环境的支系,仍然可以不断培养出仕宦成员,成为两宋世家大族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9.
东晋立国过程中,王导、王敦等人贡献卓著,形成了“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琅邪王氏家族成为权势门第。东晋中期以后,琅邪王氏的这一地位有所下降,其子孙相继投靠门阀士族中的军事权势人物,甚至帮助桓温、桓玄父子谋篡。晋宋之际,以刘裕为代表的出自寒门的武将势力崛起,在击败门阀士族的军事力量后,逐步夺取统治权,这对于传统高门士族而言,其门第意识与文化观念受到了严峻的冲击和挑战。与那些轻视刘裕,或对寒门阶层及其政权持观望态度的众多士族人物相比,琅邪王氏代表人物则大多主动依附刘裕,积极参预其新王朝的创立活动,其中王谧、王弘、王昙首、王华等人最具代表性,他们也因此获得刘宋统治者的重用。对于琅邪王氏家族而言,在晋宋革命的关键时刻,其家族又恢复到权势门第的显赫地位,并在南朝得以长期维系。琅邪王氏子弟在晋宋之际社会变革中的政治抉择,体现出其家族崇尚实务的门风特征。  相似文献   
90.
从官僚地主类型角度将《红楼梦》中与贾府有姻亲或家奴关系的十二个家族分为贵族勋旧、儒林世宦、财阀酋豪和寒儒薄宦四类,剖析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异及相互联系,从而有利于对《红楼梦》宏大社会政治背景的认识及对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深度理解,以期为红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另外,也兼及文中提到的其他家族和一些人物的理解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