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王纯 《山西老年》2014,(5):48-49
因为一首歌《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也开始问自己:时间都去哪儿了? 时间像一只蹑手蹑脚的猫,不动声色地来,不动声色地去,看似一切都没有改变。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山还是那个山,水还是那个水,沧海没有变成桑田,地不老天不荒,一切都是原来的模样。花落了还会开,草枯了还会绿,四季的轮回顺理成章,  相似文献   
42.
董斌  魏建林 《社科纵横》2006,21(3):96-97
本文以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观照民间小戏。文章认为民间小戏的源起、仪式性特征与原始人的巫术及生存需求有着密切关联,它的质朴性是它在民间文化场域长期文化适应的结果,自娱特征亦是它的一项重要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43.
《社科纵横》2016,(10):119-121
清代戏曲作品相对于元明戏曲表现出了鲜明的自娱化倾向,其原因在于清代戏曲作家大多是饱学之士,他们创作戏曲的动机不是为了在场上搬演,而是将戏曲等同于其他文体,用于抒情言志。清代戏曲自娱化的倾向还与中国文化的发展特性有关,中国文化是文字型的文化,一切艺术形式最终都要转化为文字型的艺术。在音乐文化和文字文化的对立中,音乐的成分最终都是被文字取代。因此大多数音乐文学最终都要向案头化和雅化转化,而其功能也由指向他人和社会为主转向自我言志抒怀为主。而戏曲由清代之前的悦人心目为主转向清代的自娱为主,也是受这种整体趋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
魔羯是牧神的化身,他管理着宙斯的羊群。魔羯座的李解是自己的牧者,他放牧自己的内心。就像《黑暗中的舞者》里,比·约克决绝地说,我遵从自己的内心。 摄影机下的李解,服从角色的指引,而他最向往的角色,是无限靠近内心的那一种,然而,如同缘分,可遇而不可求。他说,我要的,只是积攒内心的力量,像草原上的放牧者,珍惜每一片水美草肥的牧场。 因此,每一次开镜,他的心灵会比双脚早一步踏进片场 。 他说,当我去过海拔千米的高原拍戏,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在那种地方,人的行动完全不受肢体支配,包括呼吸,我所能做的,就是服从内心的安排。  相似文献   
45.
史可杨 《天府新论》2004,(3):128-130
在第六代的中国电影中,我们看到的是电影人匮乏自己的信仰和价值立场,习惯于依附外在的权威.其走的是"调侃"和"自娱"之路.在文化上他们是一群"无所适从"的一代.他们的电影在反价值的同时,将真正良善、美好的东西抛弃和否定了.冷静地检视当下的电影,寻找新的坐标,是每一个关心中国电影的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46.
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声音描摹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通过对一些名家译文中声色词处理的分析,初步总结出一些规律和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47.
舞蹈的萌芽和形成时间,可以远溯到人类发展的洪荒时期,远远超出了人类的记忆范围。原始舞蹈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度过了它的萌芽形成期。舞蹈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路程,到先秦时期,我国的舞蹈艺术体系已经基本构建形成,后世各类舞蹈的质素在先秦舞蹈体系中基本都具备了。先秦舞蹈的娱  相似文献   
48.
清初由于统治者的镇压,汉族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和处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形成普遍的逃避现实心理.这种心理也影响了白话短篇小说的创作.作品侧重于才子佳人、穷书生发达和喜剧性故事等,远离现实,不能真实、本质地揭示现实矛盾,表现出明显的自娱倾向.  相似文献   
49.
“不平则鸣”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平则鸣”意为“情激则鸣”,这创作动力论可以说是韩愈创作论的核心。它与韩愈的文学或载道或娱戏的功能论并行不悖。所谓“气盛言宜”,说的是内容充实中气足则“言宜”“易好”;而“穷苦之言易好”的实质是,心愈不平愈“郁于中”愈“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则鸣得愈好。从“发愤”而作→“不平则鸣”→“穷苦之言易好”到“穷而后工”的发展看,这一历史性命题,强调的是不如意的生活遭际有助于激发艺术家创作出优秀作品,同时包含着文艺创作是一种心理宣泄,必须表现真挚强烈的情感,必须专一用工掌握艺术技巧法规,以至于包孕着必须深刻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等等涉及创作本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50.
小品文虽然兴盛在躁乱的晚明都市,但晚明文人对于生活、对于文学以追求闲适韵味为通则.尤其是对于内在的自娱闲适的追求,使其笔下的小品文于世俗喧闹中不乏静默雅趣,嘈杂中既有儒家的冷静,又有佛家的禅静、道家的虚静,可谓有“不下堂筵,坐穷林壑”之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