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14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191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伴随着徽商的崛起和七子派文学思想的传入,长期闭塞保守的徽州区域于嘉靖、万历、崇祯朝掀起三次文学复古浪潮。它们虽是席卷全国、浩荡持久的前后七子派和复社、几社文学复古运动的余响和尾声,徽州文人却能借势发力,在修正完善复古理论、扩大复古影响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迎来本土文学的盛世。由于主将汪道昆离世和政局恶化,盛行百年的明代徽州文学复古思潮于万历后期逐渐衰微,骨干成员思想转向呈多元化态势。明代徽州文学复古思潮的盛衰消长鲜明地折射出时代文艺思潮的演变与转向轨迹,在区域文化史和明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2.
王夫之的《龙舟会》杂剧,是光照艺林的杰作。而由于王夫之大儒的身份使这部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学术化品格,具体表现在情感的主体化和抒情化、戏曲文辞的诗化和雅化、人物和剧情的个性化、戏曲形式的复古化和格律化等方面,这种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代戏曲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53.
王禹偁与宋初文学新气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宋初的文坛上,王禹偁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作家,在创作理论上,他强调恢复古道,宣扬道统,在创作实践上,力求以古朴淡雅的文风,矫正宋初文坛绮縻工巧与艰深苦奥的颓风。他的创作主张和文学实践,首开欧阳修诗文改革的先河。  相似文献   
54.
清代“开国儒宗”顾炎武以“校雠”为“读书”,以“钞书”为学问正途,就是为了复“古人之学”,而“复古”的目的,正是为了尽“匹夫之责”以“保天下”.作为“匹夫”的哲人既“保天下”也“保国”是出于守法,但作为“匹夫”的哲人不将“保天下”和“保国”混为一谈.如果说,以钞“先秦古书”为主的顾炎武之“钞书”可谓之“竖钞”,则我国自严复以降的欧西古典翻译就可谓之“横钞”,且如今“横钞”仍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5.
王锡爵倡导为文当“尊经复古”,崇尚温厚雅驯与和平恬淡的文风,并高度揄扬馆阁文学。王氏文学观念的形成既根植于历史语境,复与吴地博古好雅、研习经术的地域文化传统、研习《春秋》的学术背景以及翰林馆臣的入仕经历相关。王锡爵通过馆课与评点传递尊经复古与文尚雅正的文学观念,并在文章写作中积极践行之,对于促成万历初年文柄由郎署重归馆阁不无助力。  相似文献   
56.
周作人20世纪30年代创造的"文抄公"体是对章太炎文学复古思想的复归。章太炎的考据之文培养了周氏作文的求真精神,他提倡小学以达到文学复古的思想又使周氏注重修辞的精确与朴质,这两点构成了周作人的文抄公"体"的主要特征;周氏把章氏的儒家人本主义言说表述为"人情物理"一语,作为"文抄公"体写作的核心价值;"文抄公"体继承了《新方言》借助方言考察中国社会、生活、文化变迁史的民间立场,将民俗作为写作的内容主体。对两者关系的考察显示了中国现代文学与晚清文学复古之间复杂而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57.
中国传统印章史发展至元代,进入一个至为重要的转折期.吾衍在这一转折期的重要贡献使得他被印学界推为"柱石",人们甚至认为他对印学具有"起八代之衰"的意义.作为"汉魏印风"的匡扶者,吾衍等人最终能够推动印学发展走上积极健康的道路,不仅在于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站在"复古倡汉"的立场上,扭正了唐宋以来"新奇相矜"、"不遗余巧"的印风,而且在于他们的印学复古运动实际上与元代文艺复古思潮相互应和,是开时代风气之先的印学新变.  相似文献   
58.
严羽和戴复古是南宋后期的两位重要作家.本文通过对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道路的考察和比较,分析了两人诗歌创作和论诗主张的异同.  相似文献   
59.
弘治、正德之交,李梦阳领导的复古活动达到高潮,一时间,可谓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在前七子复古大纛下集结的文人,占了朝中青年士大夫的大多数.与此同时,一场震惊朝野的政治事变也在酝酿、发生,直至不可收拾.李梦阳策划并参与的弹劾“八虎”事件,使许多人丢掉了官职,使复古活动陷入低谷,也使李梦阳本人险些丧失了生命.  相似文献   
60.
周人在对殷亡周兴的历史进行反思中得出以下认识 :国家的兴替是由天命决定的 ,得天命者兴 ,失天命者亡 ,天命转移的唯一依据在于统治者能否固守其“德”。而周人的先王就是因为具有上天所喜好的这种“德”而得到“天命” ,因此 ,周代统治者提出了“帅型先王”、“古训是式”的政治原则 ,试图通过向先王学习 ,谨守其德 ,以保证天命永远地驻留在周人身上。这种尊祖守旧的思维方式势必将周人引向政治观念上的复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