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38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781篇
理论方法论   106篇
综合类   1720篇
社会学   159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66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271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汉英之间最基本的差别在于汉语属于意合语言而英语属于形合语言。笔者运用认知科学中的神经网络学说、激活扩散模型和图式理论等进行分析,指出汉语重意合的根本原因在于汉人的大脑概念网络习惯于"节点触发"的方式,而英语的形合主要是由于英国人倾向于用"路径连接"的方式进行激活扩散。  相似文献   
952.
莫里森小说《秀拉》塑造了多个黑人女性形象,她们性格不同,人生道路迥异;以克尔凯格尔哲学为参照,这些人物的塑造受到了其人生境界理论的重大影响,她们分属于克尔凯格尔所描述的个体生存的3种境界,克氏的思想是该小说人物创造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53.
余国松先生的散文集《半醒人语》在思想内容上表现了传统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痴迷”的人生态度;对现实丑恶以嘻笑怒骂、装傻充愣的“狂态”表现其痛心疾首之情。美学风格上的“恢诡谲怪”,文体上“散文小说化”较成功的尝试,语言风格上的文白交错相糅等,是这部散文集的艺术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954.
文章分析了中国花鸟画中的传统比兴手法及其对"形"、"神"、"意"观念的影响,并阐述了中国花鸟画传统比兴手法对现实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5.
姜夔作为南宋词史上的大家,词风清劲空旷,“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其关于诗歌创作的理论著作《白石道人说诗》既是南宋诗话的经典,也可作为研究他创作词时的理论指导和追求的理想境界,这对于探讨他的词风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956.
王学谦 《齐鲁学刊》2007,1(2):93-96
中国的道家文化是鲁迅生命意识最重要的传统思想资源。道家文化对价值自然的体认对鲁迅创作构成重要的影响。鲁迅对自由境界的体验,对自然人性的道德理想的追求,具有鲜明的道家文化精神。鲁迅强旺的自由意志承续着中国道家文化“疏狂”的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957.
古代字书、韵书因误解《方言》的复合词"筩褹"及其郭璞注,将原本表示"衣袖"之义的"褹"、"袂"两字误释为"复襦",并且将它们视为或体,从而违背了语言事实,也混淆了"褹"、"袂"、"襼"三者之间的音义关系。这些谬误依然保留在当今的字典、词典和古书注释之中。  相似文献   
958.
全面考察晚唐著名诗僧齐己及其《白莲集》,揭示在禅宗思想影响下中晚唐诗歌中的独特的诗禅交融的艺术境界.以齐己与《白莲集》为内容,介绍齐己生平梗概及"白莲"意象的精神意义;统计分析《白莲集》,探讨齐己诗风的"清"、"苦"特征;齐己调和诗禅的努力以及《白莲集》独特的审美意象,揭示齐己《白莲集》所体现的诗禅境界的诗学意义.  相似文献   
95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列为同一层次,同属他最推崇的境界,并在其<人间词>的创作实践中,倾向于"有我之境".与冯友兰将"天地境界"鲜明地确定为人所可能有的四种境界中最高境界相比,可见出王氏词学理论上的朦胧也是他哲学思想、人生观上的朦胧.  相似文献   
960.
王夫之的“情景”说既是一种文学创造理论,又是具有更为广泛意义的美学理论,它与佛教的“现量”概念相结合,在明清之际构建了一座美学理论的高峰。王国维是中国文学理论史上系统阐述“境界”说的第一人,其“境界”说脱胎于“情景”论,然而,它经历了一个从艺术走向人生、从人生走向哲学、从以和谐为基调的优美走向以痛苦为主要内涵的崇高的历程。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在近代中国的土壤里成长起来的,同时又是以西方近代哲学为重要营养的学说,它是对以王夫之为代表的中国古典诗歌“情景”论的错位生成,也是中国古典美学向近代美学转折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