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9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44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635篇
社会学   28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5 毫秒
191.
郭丽娟 《社科纵横》2008,23(7):113-114
本文以王弼对复卦的注解来分析"复卦"所蕴含的归静本无思想,主要体现在"本末"及"动静"观以及"复"展现的动态的回归过程.  相似文献   
192.
马海蓉 《社会工作》2008,(21):46-48
一、“康复社”项目产生的背景(一)案主的需求 上海宝山淞南地区的吸毒人员大多是从杨浦、虹口等旧城区动迁而来的。该区的吸毒人员存在“三多”的现象。即导人人口多—99%以上为导入人口;生活困难多—80%以上处于失业闲散状态,靠政府提供“低保”生活;身患各类疾病多—33%的吸毒人员由于吸毒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脏器疾病,  相似文献   
193.
主张对《春秋》经传的诸多"复"字作具体分析,不赞成对它们作笼统而不切实际的结论。由此入手,本文对唐代陆淳与当代大学者杨伯峻先生相关的说法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194.
审美静照是艺境创构的起点。中国人的静照方式是“俯仰往还,远近取与”。这是中国诗人画家的观照法,也是哲人的观照法,宗白华从“道”的运行中为这一方法求得文化原型,并从哲学上论证了:中西观照法的差异,源于宇宙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5.
电工学象其它自然科学一样,具有事物发展的基本道理和规律,普通存在着一定的哲 学思想,本文主要讨论了电工学中的肯定与否定以及否定与否定等基本哲理。  相似文献   
196.
陶渊明《归去来辞》在中国文学史上久享盛誉,且 因苏轼等文豪的拟效阐扬,这篇名作的人格范式与文学范式的意义更其光大。在《归去来辞 》的流传史上,海东文人所表现出的崇仰之情甚为浓烈,从高丽中期至李朝之末,赞评之语 与拟效之篇源源不断。从形式上看,韩国汉文学家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来表达其仰慕效法之情 :一是集《归去来辞》字而成诗;二是以诗体表达读后感;三是依其韵而赓和之。他们取则 陶渊明的文学实践,透显出相应的文化意蕴和一定的审美得失,对于全面了解陶渊明在汉文 化圈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中韩文化的结缘,尤具意义。  相似文献   
197.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经过世代相传,与本民族的文化、历史、生活、风俗、习惯等息息相关。英语也不例外,也是在原有语言基础上,按一定的构词方式结合,因而具有一定的语义结构,是解说词语的理据基础。所谓词语的理据(motivation)是指词形与词义之间的联系,即词义形成的可释性。从理据的角度来说,大部分英语词都是没有理据的,因为它们都是沿袭下来的,任意的语言符号。然而,有一小部分词可以被认为是有理据的,可以很容易看到这些词的词形与词义之间的直接联系。一、英语词语的理据类型一般地说来,不同种语言的理据是不…  相似文献   
198.
本文在《<归去来兮辞>创作地考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析《归去来兮辞》标题的深刻内涵及其正文有关句式的重要意蕴,得出更趋完善的结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作于彭泽辞官之后、诗人归田之前,全赋内容纯为悬想之辞.  相似文献   
199.
孔子"辞达而已"的语言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言语简约,一句“辞达而已矣”曾引起后人的极大关注。后世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辞达”,见仁见智。就语言的运用而言,“达”指表达、传达,也可指畅达、通达,还可指理解上的通晓、明白;它不刻意求“工”,但也不反对文饰。孔子的言语理论和言语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所以孔子的“辞达”,绝非单一的传达、表达或通达、明白之意,而是“达其所欲达以期于达”的简略表述;它涵盖了言语动机、方式方法、目的效果等多个层面,蕴含了传情达意、表达流畅、兼求修饰、通晓易懂等多个意思。  相似文献   
200.
庄子的美学思想产生的背景是先秦时期。诸子们开始挣脱原始的巫术或宗教观的束缚和制约,在中华文化史上第一次放射出人文理性觉醒的光辉,这说明庄子的生态审美观正处于我国早期的“祛魅”时代,但是这种时代的觉醒却并非现代科学理性的觉醒,他们的觉醒仍然是有限度的。更何况庄子一再坚持回归原生态社会和逍遥游,决定了其思想中仍含有强烈的“复魅”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