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330篇
社会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红楼梦》复音介词数量丰富,构造方式多样,功能意义全面,呈现出极为鲜明的使用特点:复音介词的“家族”性;复音介词的游移性;同义复音介词的丰富性;同一复音组合的多样性;对应的单音、复音介词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32.
现代汉语介词“按”来源于先秦动词“按”.“按”在先秦时期用在连动结构中,东汉时期,一些连动结构中的“按”可以重新分析为介词,介词“按”萌芽显现,魏晋南北朝至隋,“按”的介词用法逐渐成熟,宋代以后介词“按”进入沉寂期,直到清代,介词“按”的使用频率才大幅提高.连动结构是引发动词“按”语法化的句法环境,“按”由本义“用手向下压”经由“查验、考核”义演变为“依据”义.“按”的句法功能变化的机制是重新分析,“按”发生语义演变导致语法意义产生的机制是语用推理.  相似文献   
133.
周芬 《现代交际》2011,(7):46-47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本文以这部小说为语料,分析书中“将”字的虚词用法。  相似文献   
134.
汉语和藏语复音拟声词的结构形式非常丰富,汉语拟声词有AA、AB、AABB、A里BC、ABCD形式,藏语则有AA、AB、ABB、AABB、ABAB、A'BAB等形式。经比较分析,汉语和藏语复音拟声词的结构形式和语音造词手段极为相似,而衍生方式不同,词形上都存在一词多形现象,在造词功能、音节结构等方面也具有很强的共性,这些共性特征都有别于其他语系语言。  相似文献   
135.
空间介词"on"的多义性是从"on"的空间意义着手,将"on"的空间意义分解为三个义素,即作为介词的"在……上(表接触)"和"在……上(表示被支撑)"义项,以及作为副词的"在……过程中"义项。在此基础上,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应用术语动体、界标、路径可解析介词"on"的语义拓展过程,并给出"on"的语义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36.
"V+向+O"和"V+往+O"格式中对动词V、宾语O以及格式所在主谓结构的主语的不同选择,都可以最终归因于介词"向""往"的语义性质及路径图式。"向"和"往"的路径图式是"向"对起点有所依赖,并突出其"路径",有可能要表示终点;"往"的起点是不突出的,凸显的是"终点",但蕴含着路径。  相似文献   
137.
《助字辨略》的语法思想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润桃 《殷都学刊》2004,(2):106-108
《助字辨略》是清代刘淇的一部文言虚词训诂专著 ,但却蕴含着深刻的语法思想。刘氏关于虚实之分的理论 ,虚词内部再分类的语法思想以及他对复音虚词的研究等方面都对后世的语言研究 ,尤其是虚词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8.
郑书义 《理论界》2006,(1):199-200
在众多英语词汇中,介词所占比例虽少,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介词的隐喻性用法则是利用介词的简单、具体、鲜明的空间形象来表述复杂抽象的事物和概念,使其简洁生动,易于理解,从而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鲜明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9.
金文"以"字用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是古汉语中常见的虚词,不但出现频率高,且用法复杂.然其发展的轨迹尚未被完全揭示,特别是由动词到介词的发展过程还有不明之处,这主要是因为在传世文献中"以"的动词用例相对较少,且一直不被注意.甲骨文、金文为我们提供了"以"字的早期用例,对其进行调查探讨不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以"字的早期应用情况,且可为探明该字的引申虚化过程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140.
胡云晚 《云梦学刊》2007,28(4):139-142
介词“把1”、“乞1”、“把乞1”的语法功能主要是构成给予句式,这些句式的句法特征、句式来源和语言地位各不相同;三者在句式中的不同表现预示着它们语言地位和发展趋势的不同:“把1”和“乞1”的竞争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句式优势决定了“把1”的竞争优势;“把乞1”词形受“把1”和“乞1”的类化,暂时没有被排斥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