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2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4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38篇
理论方法论   40篇
综合类   286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把6个家庭卷入黑洞的疾病2008年的春节,对于刚结婚的王女士来说是一段混乱的时间。假期结束后,她和丈夫不得不把婆婆再次送到医院,这已是婆婆近期第五次住院了。婆婆最初是有点胃痛,接着就出现精神恍惚、焦虑、烦躁,觉得身上哪儿都不舒服。后来婆婆一想到自  相似文献   
62.
霍宏伟 《社区》2008,(19):34-34
2007年3月下旬,作为30名赴社区挂职锻炼的机关干部之一,我被派往交道口街道圆恩寺社区。初到社区刚到社区时,我满眼看到的都是新鲜、生动的场景、满心洋溢着对新环境的喜爱之情。虽然办公室有些拥挤和简陋,但内心对新环境的憧憬和喜悦超越了所有对外在环境的微词与遗憾,再加上书记、主任们的极度热情,  相似文献   
63.
本文选取了民事诉讼程序价值中几个具有典型性、普遍意义的基本问题加以分析:首先对民事诉讼程序价值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随后从民事诉讼程序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入手,对理想的民事诉讼程序价值目标体系进行反思和重构。科学的民事诉讼不是对价值取向的单极追求,而应该注重平衡,兼顾各种价值取向。如何使整合后的民事诉讼程序价值发挥其应有作用?构建民事诉讼独立法律责任体系,不失为一条可行而又十分必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64.
人的主体性既包括能动性又包括受动性。受动性揭示的是人对客体对象的依赖性、受制约性和受束缚性 ,它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受动性。人的受动性可划分为外在受动性和内在受动性 ,外在受动性体现为人对客观规律、条件、手段和社会关系的受动关系 ,内在受动性体现为人对自身肉体、思想和知识的受动关系。人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能动性和受动性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两者的统一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辨证过程  相似文献   
65.
刘以鬯的实验小说在香港文学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其锐意创新精神及其相关文本亦令人耳目一新。从空间形式角度 (主要从外在空间和心理空间 )探析此类小说 ,我们不难发现刘氏在实验小说理论及实践方面的独特性和超越性。也恰是从此角度我们隐然可见其叙事策略与香港性的契合  相似文献   
66.
制度演化是有层次的,本文在威廉姆森提出的制度演化四个层次基础上,分析了复杂的制度系统、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的互动、制度演化中的路径依赖及制度演化中的边际调整等,最后还对制度演化到底是自然演化还是人为设计的争论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7.
孔子德论与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理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熙国 《文史哲》2007,(2):118-123
孔子的“德”直接来源于“道”。如果说在孔子哲学中“道”是宇宙人生的外在之理,那么,“德”就是人把握了外在之理以后所形成的内在之性,“行”则是把人的内在之性实现出来的路径。从外在之理(“道”),到内在之性(“德”、“仁”),再到内在之性的对象化(“行”),是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基本理路。  相似文献   
68.
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在培养学习者自主能力中,应充分调动和激发学习者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69.
为探索躯体变形障碍的心理病理成因,结合方便抽样和目的抽样选取5位20~42岁的躯体变形障碍患者进行访谈.发现患者表现为由最初的体像不满逐渐加重为躯体变形障碍的长期、慢性化的病程特点;躯体变形障碍的发生受到情感忽视、负性评价、挫折经历、媒体影响和个性特征等因素的影响.认为心理和社会因素对躯体变形障碍的产生及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偏见与新的回应——中国社会信任状况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伯等西方学者都认定传统中国是一个低信任度的社会 ,中西方学者对于这一偏见不时地作出了批驳。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对韦伯等西方学者的偏见作出了新的回应 ,给予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与批判。本文认为制度是信任的基础 ,中西方社会信任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信任形式 ,即“内在制度型”信任与“外在制度型”信任 ,它们各自由中西方不同的社会制度培育与塑造而成 ,且各有优长 ,相互补充。传统中国社会信任度不仅不低 ,反而是相当高的。传统中国社会所具有的这种信任形式 ,如果加以很好地继承与发扬 ,必将成为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强大的内在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