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51篇 |
免费 | 390篇 |
国内免费 | 5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11篇 |
劳动科学 | 28篇 |
民族学 | 447篇 |
人才学 | 147篇 |
人口学 | 21篇 |
丛书文集 | 3867篇 |
理论方法论 | 804篇 |
综合类 | 6631篇 |
社会学 | 599篇 |
统计学 | 1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4篇 |
2023年 | 357篇 |
2022年 | 331篇 |
2021年 | 438篇 |
2020年 | 378篇 |
2019年 | 347篇 |
2018年 | 160篇 |
2017年 | 281篇 |
2016年 | 294篇 |
2015年 | 501篇 |
2014年 | 768篇 |
2013年 | 723篇 |
2012年 | 819篇 |
2011年 | 909篇 |
2010年 | 792篇 |
2009年 | 830篇 |
2008年 | 929篇 |
2007年 | 826篇 |
2006年 | 691篇 |
2005年 | 585篇 |
2004年 | 550篇 |
2003年 | 427篇 |
2002年 | 367篇 |
2001年 | 259篇 |
2000年 | 185篇 |
1999年 | 108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42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33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1.
多层次医疗保障是医保制度建设的目标之一,医保制度转型以来中国医疗保障逐渐形成了以补偿基本医疗费用为核心的多层次板块化分担机制,呈现出目前基本多层的特点。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收入的持续提高,人民健康需求的多样化、多元化、复杂化,推动着医疗保障从治疗端向前端预防后端康复延伸,并与公共卫生、医疗、医药融合发展。从政府主导向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治理发展,使中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从基本多层向多元多层转型。通过整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进一步筑牢做大基本医疗保险,从基金封顶向自付封顶发展,增强基本医保的保障功能,充分化解医疗经济风险;通过制度化逐步提高商业健康保险最低赔付率,鼓励开发差异化健康保险产品,扩展健康保障的宽度;通过规范引导社会、慈善等第三次分配主体参与医疗保障体系,推动共建共享,扩展多元治理的深度。同时以医疗保障的支付方式改革为杠杆,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四位一体的发展,形成治理合力,提高医保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32.
为进一步提高高校生源质量,本文选取可能影响生源质量的多个因素,并从权威数据网站上获取所需数据用于研究分析。首先对高校生源质量与各因素作相关性分析,并应用SPSS软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其次,对模型进行显著性检验,并运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变量选择,最终得到“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基于上述数据,运用Lasso回归进行变量选择,检验经过筛选处理后变量的显著性,最终确定对高校生源质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本文所用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均表明:本科生人数、重点学科、综合声誉指数以及高校是否属于理工类学校对高校生生源质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3.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不可侥幸、麻痹、松懈,要按照中央要求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绍兴刚刚经历过上虞疫情阻击战,因此更要筑牢疫情防控战线,为建设高水平网络大城市打下稳定有序的社会基础。疫情是社会治理中的突发公共事件,需要用法治化、现代化的手段去应对。这其中,扁平高效的指挥体系和多元协同作战是关键。绍兴及时总结了疫情防控经验,以供全国其他地区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34.
民事诉讼调解政策对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建构目标与运行方向具有决定性的指引作用,深度认知我国民事诉讼调解政策的历史变迁与演进逻辑是民事诉讼调解研究的重要论题。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下,民事诉讼调解政策经历了“调解为主”“着重调解”“自愿合法调解”“调判结合”“调解优先,调判结合”“调判结合”六个历史时期。民事诉讼调解政策的演进深受民事司法制度与社会整合机制构成的制度结构的影响,民事司法制度改革调整了民事诉讼调解制度适用空间,社会整合机制转型改变了民事诉讼调解解纷资源配置方式。同时,受政策调整成本、学习效应、协同效应以及适应性预期的影响,民事诉讼调解政策演进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路径依赖。此外,社会矛盾纠纷状况变化带来的外部环境压力变化、党和法院不同时期工作目标的转换以及司法理念更替构成了民事诉讼调解政策演进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5.
迷途知返的羔羊——从《红字》看霍桑的婚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桑的《红字》被认为是开创了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先河。此后,有关《红字》的评论层出不穷。很多作品对文中主人公如海丝特、齐灵渥斯、丁梅斯代尔的形象进行了探讨。而笔者认为,作者实际上在借这些形象的塑造旗帜鲜明地表达他保守的婚恋观点。而这些观点的形成与作者的生活经历、家族历史以及时代背景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6.
无论是理论视域的介入还是实践层面的考察,有关主体身份的伦理观照是始终伴随的必然命题。面对“人之为人目的”的伦理主体隐忧,脑机接口技术的出场则导向为一种“人之主体是否渐次剥离”的伦理警惕。尽管脑机接口技术现实性的应用伴随着“超人类主义”向“后人类主义”过渡的人类增强或医疗目的的功能性特质,然而其对主体身份伦理问题的探赜却停留在当下性的问询之中。与此同时,科幻电影则以富有未来性关怀的想象力建构了超越性、整体性、前瞻性的伦理困境场。尤其是通过科幻未来影像故事的假定性生成将脑机接口技术对人之主体身份的影响渐次呈现,进一步彰显了脑机互联如何生发人类异化的悲戚可能。同时,在脑机接口和人性弥散与消退的哲学思考中,阐释了人之知情同意权被捆绑后的技术宰治身体与数字永生生命等主体身份的伦理困厄。 相似文献
37.
以对陈白沙“名节,道之藩篱”一语的诠释为中心,明儒的名节观分化成了两种路径:一部分士人坚守名节自身所带有的防闲之义与道德意涵,但因“非圣人则非人”而导向的严苛的工夫论,使得明清之际死节几乎成为“名节”的唯一表现形式;另一部分士人对“名节”这一所指的认知虽无不同,但通过对“藩篱”一词中“非道”这一潜在语义的表彰,确已形成了与传统名节观截然不同的路径。出于对明朝灭亡与满族入关两种失序的反省,明遗民试图通过矫正学术之偏以建构一种儒家理想下的政治图景。一方面,注意于“名节”的自觉性与“士风”或“学风”间的关系,试图重塑“士人”这一政治身份在道统观下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对“罔死”与“变节”的批评在延续明季道德严格主义风向的同时,也经由对名节观的厘正,而为自身在不仕清廷的前提下打开生存空间。回视程伊川之论党锢,在某种程度上,此两者皆可视为丧乱之后对宋学的回归。 相似文献
38.
在着力推进跨界融合创新的新文科背景下,高等学校教材建设的多元融合已然成为一种趋势。就商务英语本科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商务英语》而言,根据课程教学指南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教材在语言与内容、时效性与真实性、纸质与数字、共性与个性等层面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助力商务英语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培养出既扎根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既立足中国又面向世界的新文科人才。 相似文献
39.
40.
乡村文化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其中。多中心治理理论,打开了乡村文化治理的新视角,并与乡村文化治理具有高度契合性。当前,乡村文化治理面临着基层政府“行政主导”模式突出、社会组织和农民参与性不强、专业人才短缺等现实困境。在多中心治理理论指导下,提出基层政府应搭建乡村文化治理的整体性框架;社会组织则对接政府扶持,协调乡村文化治理;农民应发挥主体性,积极参与乡村文化治理;企业竞争性参与,发展乡村文化产业。通过多方参与的多中心合作治理模式,破除乡村文化治理难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