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29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张立建  李小银 《统计研究》2012,29(1):96-100
本文采用新公式,计算广州市1984-2009年城镇职工与社会从业者工资基尼系数,发现广州市行业工资差距持续扩大并达到极化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垄断力量使得国有经济相对工资快速上升及其内部各行业工资差距快速扩大,对广州市行业工资差距极化现象产生了决定性作用,市场竞争使得其它类型经济行业工资差距稳定扩大,对广州市工资极化现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移动支付的采纳对移动商务的发展至关重要。以技术准备理论为基础,对TAM模型进行拓展,结合297份有效样本数据,运用神经网络模型检验预测用户移动支付采纳倾向的关键因素,并与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神经网络模型优于多元回归模型,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预测移动支付采纳倾向的最重要因素,之后依次为不适感、乐趣、创新性和不安全感。结合研究结果,对移动支付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3.
文章通过对我国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回归预测实证分析,研究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回归预测的新方法.在研究中首次提出了多个一元回归模型组合运用、组合模型权数按各相应模型误差率大小进行分配,以及一元回归组合模型与多元回归模型再组合运用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于完善回归预测理论和方法,拓展预测研究思路,增强预测方法的选择性和应用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个人生活质量满意度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学勤 《社会学》2003,(1):51-53,61
  相似文献   
105.
成分数据的多元回归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社会、经济、技术等许多领域的数据分析中,成分数据(compositional data)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数据类型,可以被用来反映诸如投资结构、产业结构、居民消费结构等问题.将成分数据的logratio变换方法与偏最小二乘路径分析相结合,提出在因变量是成分数据,而与之相关的若干个自变量也都是成分数据的情况下,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方法.该建模方法可以满足成分数据的定和约束,克服成分数据中完全多重共线性对建模的不良影响,并且突出成分数据主题含义在建模中的作用和意义.作为案例,应用所提出的方法,采用北京市三类产业的投资、GDP以及就业的结构数据,建立了三者之间的回归模型,进一步说明了多元成分数据回归建模的工作过程及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城市农民工的福利获得是其社会权利的体现。本文基于河南省农民工调查问卷,描述了城市农民工的福利获得状况,利用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福利获得对幸福感的影响。当前城市农民工的福利获得依然呈现出差异性特征,这种差异性进而影响着他们的幸福感。基于福利获得提升城市农民工的幸福感,就要尽快以户籍改革消除依附于户籍的社会福利分割,以整体性破解社会福利的碎片化困境,以社会认同重塑推动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07.
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全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中国31个省份自治区按照经济发展和环境状况进行客观的地域划分,利用31个省份自治区2002—2012年的面板数据,研究了环境规制对不同地域技术创新的影响,得出针对不同地域,环境规制对其技术创新有着一定的正向或负向作用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8.
109.
重庆市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重庆市城镇化的动力机制,认为影响重庆市城镇化水平高低的关键要素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将是城镇化的后续动力.分析还表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GDP 对城镇化的贡献还不够,对重庆市城镇化进程存在一定的制约;在长时期中,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持续增长将是提高重庆市城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第二产业劳动力比重的提高对重庆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产业所占 GDP 比重的提高对重庆市城镇化水平提高的拉动作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0.
申孟宜  程超  黄川 《调研世界》2017,(12):43-48
本文针对精准扶贫中的难点问题——人工调查数据失真、不准确导致的贫困户识别瞄准率不高,提出应充分利用非人工调查数据衡量家庭的贫困程度,并通过微观数据验证用电消费数据、通信邮电消费数据与贫困的主要衡量指标收入、支出之间的相关性,并分区域进行了讨论,由此给出在精准扶贫实践和贫困经济学理论中应用这两类数据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