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6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417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367篇
人才学   103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1800篇
理论方法论   331篇
综合类   3471篇
社会学   313篇
统计学   195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41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182篇
  2019年   208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95篇
  2015年   309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415篇
  2012年   445篇
  2011年   479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436篇
  2006年   312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82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网络语言与多元文化生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语言这一新兴语言形式不可避免地会对传统的社会文化带来一定的冲击与改变。其影响力度目前尚不得而知,但网络语言对现代语言规范的颠覆、对传统权力话语的消解、对两性沟通情势的改变及对传统传播道德的影响等已初现端倪,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网民数量的进一步增多,我们相信,在迥异于现实世界的网络这一虚拟空间中,网络语言终将构筑一幅有别于既往的多元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992.
民间法与法律文化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间法的根据来源于法律多元,法律多元则来自于法律文化概念,因此法律文化方法是研究民间法的基础视角。而我国法律文化研究过分注重本体论,忽视方法论。法律文化研究方法有文化解释、文化功能、文化求异三种,运用之可以展现民间法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993.
吕钊进 《民族学刊》2021,12(9):17-27, 115
“文化多元”和“政治一体”之间的逻辑张力被认为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主要挑战。多元化和社会团结之间的矛盾贯穿着民族国家建构的普遍过程。作为对国族认同危机的回应,文化-政治二元论在很长时间内主导了西方民族认同研究,构建了一套现代性的话语体系。在该话语体系中,民族是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一定地理范围内具有政治意涵的共同体,而族群是由血缘和历史传承下来的文化界定的人群。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重合,具有内部的同质性和稳定性;族群却被认为可能给民族认同的稳定性带来挑战。发端于“文化转向”的边界建构范式和以行动者为中心的认同情境论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现代性话语。在边界建构范式中,民族和族群认同同属一个分析范畴,本质上都是自我和他者间边界塑造的社会过程,是通过意义赋予实现的。身份认同建构既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又受到文化和社会结构的限制。认同情境论的主张是,身份认同的构建受到不同情境的制约。边界建构范式和认同情境论有助于我们跳出现代性话语框架下的政治/民族-文化/族群的二元论,对我们探究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特征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多元社会转型的含义和特征的分析,分析多元社会转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 展既有积极因素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面,又有消极因素阻碍其发展的一面。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 施;面对现实,调整心态,转变观念;转变教学内容与方法,确立与多元社会相对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体系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995.
苏州与徽州同处江南地区 ,两地的民间信仰在一定程度上都有着多元性这一中国民间信仰的共性特征 ,而区域间的互动则进一步丰富了这种多元性。但由于明清以降两地社会发展路径的不同 ,使得这一时期徽州民间信仰始终处于理学与宗族的阴影下 ,得不到充分的发展。与之相比较 ,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条件下 ,苏州民间信仰则具有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信仰的多元性特征得到了充分展示 ,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96.
中华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之魂. 海派文化,是我们上海城市之魂. 上海城市文化,沉淀在这个城市的历史中,融化在市民的血液和气质里,根深蒂固,特色鲜明.不同城市之间的文化差异,除了城市外貌、说话口音、生活习惯等不同外,更重要的是市民精神气质、生活观念、思维方式、情趣爱好的不同.这种差异性相当丰富而复杂.  相似文献   
997.
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中国疆域发展过程中,辽西走廊发挥着重要的榫卯作用。自燕秦汉以来,中原农耕民族与东北游牧渔猎民族、蒙古高原游牧民族以辽西走廊为交流、交往、交融纽带,通过自然凝聚与政权整合,完成从多元到一体、从分立到一统的过程,而独特的区位和地理环境为辽西走廊及其辐射地带诸民族三交提供了重要的地理基础。辽西走廊地区诸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地方证据,是中国诸民族通过自然凝聚、政权整合实现大一统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998.
自科学建制化以来,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经历了从学院科学到后学院科学的演绎。科学家角色由传统的单一“学院科学家”转变为包括学院科学家、产业科学家和政府科学家等多元角色样态的“后学院科学家”。随着科学活动与社会因素的深度交织,不同类型科学家的角色定位面临角色错位与异化、科学场域与社会场域“越界”、角色定位制度保障不健全、公众对科学家角色误读等诸多问题和困境,从促进科学共同体科学责任和社会责任的统一、健全科学家角色协调协作机制、构建具有实践针对性的科学伦理规范体系、推进科学教育和公众参与科技治理等多重维度分析这些问题的本质、根源及应对之策,对促进“后学院科学家”发挥角色功能、优化科技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农业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文章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测算了2005—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利用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和Markov链分析方法全面考察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态势,“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显著。(2)总体而言,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左高右低”的“偏左”分布特征,样本期内低水平集聚态势逐渐改善,并且不同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分布形态存在差异。(3)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变化趋势较为稳定,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关系,处于较高发展水平的省份对邻近省份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