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9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49篇
管理学   7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0篇
人才学   4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827篇
理论方法论   91篇
综合类   3491篇
社会学   247篇
统计学   7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2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324篇
  2013年   333篇
  2012年   396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382篇
  2009年   379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26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06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0 毫秒
101.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起源于人体对世界的体验,这种体验会反映到表身体部位的人体词的意义中,这些意义往往带有厚重的隐喻性和转喻性。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和转喻理论,对汉俄语中与人体词"脚-нога"相关的隐喻和转喻进行比较,分析两种语言中"脚-нога"所衍生的隐喻与转喻意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2.
103.
城市形象宣传话语是现代城市的名片,更是一座城市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的表征。以Kress和van Leeuwen建构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从"视觉语法"的角度解读以多模态方式出现的2017年西安城市形象宣传广告Image Promo of Xi'an City,深入、全面挖掘该城市宣传片中的意义构建,为以后西安的城市宣传广告的制作和设计,以及以视频类为主的多模态文本的分析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电影宣传海报是电影整体制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对电影宣传意义重大。以多模态功能文体学理论为基础,以电影《绿皮书》中美国和中国使用的两款不同的宣传海报为例,对比两款海报不同模态的前景化效果及其模态协同关系,并分析了两款海报与电影之间的关联性。分析结果显示,美版海报以电影中的场景为图,大篇幅蓝白色使人视野开阔,并从人物的凝视方面更好地体现了人物内心思想以及种族差别;而中国版海报采用象征手法,整体色调偏暗,给人压抑感,通过对获奖及上映时间的字体色彩变化,更突出强调对电影的宣传作用。  相似文献   
105.
从大众媒体兴起之时,大众便表现出来一种对于越轨新闻的“特殊偏好”,本文在对越轨新闻偏好这一“坏消息综合症”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析这一现象存在且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原因,并从正负两个方面阐述了这一现象带来的影响与后果。  相似文献   
106.
奥巴马上任初期的经济话语中的隐喻性表达和特定词汇充分体现了奥巴马对经济危机的特点的理解和定位,以及对奥巴马本人在经济振兴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的框定。  相似文献   
107.
国内外学者认识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外语教学中培养隐喻能力的必然性和可行性。教师可从英语词典入手,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108.
语用学能够通过语用预设来阐释和演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某些语言现象,同时,系统功能语言学也可用来探讨语言现象的语用学基础。要解构新闻语篇的意义潜势,揭示语言的本质与目的,就必须深究新闻语篇中语法隐喻的语用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9.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法,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表达抽象概念的有效工具。维吾尔谚语中也存在着大量爱情隐喻。本文简单地分析了维吾尔谚语中有关爱情的隐喻表达。  相似文献   
110.
隐喻不仅是言说方式,也是认知手段。"计算机—人"的双向隐喻不仅提供了描述和理解计算机及人类自身的方式,同时,在"计算机—人"隐喻的启发下,模拟人脑成了计算机科学的发展目标,心智研究也采取了一个新的范式。纵然有着诸多局限,"计算机—人"双向隐喻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语言和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