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篇
丛书文集   4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80篇
社会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41.
赵娜 《公关世界》2016,(2):46-49
胡政之是一名杰出的记者、一位出色的报刊政论家、一个熟练的编辑工作者,同时又善于报刊的经营管理。新记公司《大公报》成立后,胡政之担任报社的总经理兼副总编辑,工作重心转移到报纸的印刷、发行、广告、营销、管理等方面,这时的他充分发挥了在经营管理方面的才干,成为蜚声于时的报业企业家。他走出了一条百年报业的“新路径”,创造了中国报业史上的一个高峰。
  胡政之的报纸经营管理思想中蕴含着具有现代公共关系色彩的成分。他自发而非自觉的“公关意识”天然玉成,隐匿贯穿其经营管理实践之中。这主要表现在对外致力于《大公报》品牌建设,胡政之经营管理《大公报》自始至终都非常重视《大公报》的社会形象,不遗余力地提升其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2.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对法国文学的研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大公报·文学副刊》对法国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均有批判与质疑,并在此基础上展开了对话;对启蒙主义的代表人物伏尔泰与卢梭的思想和艺术风格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3.
湖南《大公报》对"周南风潮"的高密度追踪报道,引领省教育会、省学生联合会、周南校董会和读者四股民间力量介入其中,使之由校内风波上升为社会风潮,并促成其圆满解决。结合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分析发现,该报介入周南风潮至少有三个原因:一是借"周南风潮"声援裁兵运动;二是通过呈现师生矛盾引发时人对五四启蒙运动的省思;三是顺应时代潮流,为男女教育平等鼓与呼。可见,报纸媒体在民国社会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舆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4.
<大公报>通过对学生受教育权和自身利益维护以及对学校事务的参与诉求等活动的报道、交流和评论等,塑造了学生作为受教育的权利主体形象.具体表现为保护入学权的主体形象;反对强权、保护受教育权的形象;保护自身待遇的形象;参与学校事务、干预学校管理的学校主事形象以及保护学校独立的学校主体形象.这些形象的描塑,反映了中国近代高校学生的现代特征:教育权利主体意识觉醒;学习自由权意识增强;学校"主人翁"意识扩张以及学生的复杂性和不成熟性.<大公报>在对学生形象塑造中发挥了其大众传媒的独特作用:宣泄和渲染了学生情绪;批评了学生负面形象;分析、评论和解释学生行为,以利于塑造正确的学生形象;为学生形象塑造构建了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145.
<正>我的命就是她的命。我们要相依为命。——梁羽生2009年1月22日,梁羽生病逝悉尼,终年85岁。他离开时,悉尼正值黄昏,天气温和,夕阳如细碎黄金洒落满地。如他描写的武侠小说,苍凉温暖的黄  相似文献   
146.
1939年9月14日至10月7日爆发的第一次长沙会战,是国民党第九战区部队与侵华日军第11军进行的会战,日军在冈村宁次的指挥下在赣北、湘北、鄂南三个战区发动猛攻,中国军队在薛岳将军的统率下,奋勇抗战,取得了这次会战胜利。这次会战对中日双方的军事以及政治形势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薛岳在作战中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147.
张颂甲 《中外书摘》2008,(12):13-15
1949年夏,我在天津《进步日报》(原天津《大公报》)任文教记者。同年10月底,梅兰芳先生应邀由上海北上北京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会后,他应邀到天津市作短暂演出。《进步日报》采通部主任李光诒同志(后任北京《大公报》副总编辑、《财贸战线报》总编辑)派我去访问梅兰芳先生。  相似文献   
148.
创办于1902年的《大公报》,在中国新闻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其极具特色的各种副刊亦为人所津津乐道。总体而言,《大公报》副刊种类繁多,有针对“识字不深”读者的综合性副刊,也有传播特定领域知识的专门性副刊,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要。其中,专门性副刊的分支——学术性副刊是《大公报》系列副刊中的一大亮点,也是知识分子媒介实践的重要园地,兴盛数年后却与受众的诉求逐渐背离,最终走向了消亡。  相似文献   
149.
笑汀 《老年人》2008,(9):40-41
黎锦熙(1890—1978),字劭西,湖南湘潭人。祖父黎葆堂是前清举人,父亲黎松庵性情淡泊,雅好文史,母黄太夫人,善书法诗歌。受家庭遗传及后天濡染熏陶,劭西早慧,熟读诸经、文选、唐宋八大家。12岁起开始写日记,终其一生从未间断,内容多为对政治的感想和对文字问题的探索。15岁中秀才,22岁毕业于湖南优级师范,被督军谭延闽征聘为秘书,数日内辞职,自创《长沙日报》,任总编,因持论与当政者不合,受到排挤,转而另起炉灶,创办《湖南公报》,又因反对袁世凯帝制意图而被查封,遂改称《湖南大公报》,但不改其和平统一国家和民主政治的追求。1915年,应教育部之聘,到北京担任教科书特约编审员,文字学的研究生涯从此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